[发明专利]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9200.7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中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58 | 代理人: | 李康 |
地址: | 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九***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壳体 内窥镜 手柄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中间壳体包括中间壳体本体,定位结构:所述中间壳体本体底面为平面;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上;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下壳体定位部,所述下壳体定位部供下壳体装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具有组装简单、高效且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正因为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现有的内窥镜用手持端,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1714066A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手持端,将插入管、信号线、控制器等固定于外壳上,这种固定方式在组装时需要人工进行定位和组装,且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组装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且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中间壳体、内窥镜手柄和方法。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用于装配内窥镜,包括中间壳体本体,定位结构:
所述中间壳体本体底面为平面;
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上;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下壳体定位部,所述下壳体定位部供下壳体装入。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定位部贯穿所述中间壳体本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电子组件定位部和吸引组件定位部,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均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包括集成电路定位部,所述集成电路定位部供集成电路板装入。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插入组件定位部和滚动组件定位部,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供插入组件装入,所述插入组件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的一端;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供滚动组件装入,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的上侧;所述滚动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吸引组件定位部与所述中间壳体本体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所述的中间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与所述中间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组件、吸引组件、滚动组件、插入组件,所述电子组件可拆卸设置于电子组件定位部,所述吸引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吸引组件定位部,所述滚动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滚动组件定位部,所述插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插入组件定位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壳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准备所述的中间壳体,将电子组件安装于电子组件定位部;将插入组件安装于插入组件定位部;
步骤S20:将吸引组件安装于吸引组件定位部;
步骤S30:将滚动组件安装于滚动组件定位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柄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9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