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性微针及进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1742.X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明;王旭;赵慧婷;魏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李亚东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性 装置 | ||
1.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可溶性实心微针,所述微针由尖端部分(102),基底部分(101),以及基底部分至尖端部分的过度部分组成;
所述尖端部分呈锥形,该锥形的直径或边长R1不小于过度部分的直径或边长R2,从而使尖端部分刺穿皮肤后可借助皮肤表层的收缩而被妥善容纳进皮肤,减少尖端部分从皮肤脱离;
所述过度部分以相比较尖端部分易断裂而缓溶解的材料制成,从而确保微针尖端部分进入皮肤后快速从基底剥离且迅速溶解于皮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实心微针,其特征在于:形成尖端部分的材料包括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透明质酸钠或聚乳酸,以及光动力治疗制剂,所述光动力治疗制剂分散于所述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通过固化以达成尖端部分大于过度部分和基底部分的硬度以利于刺穿皮肤。
3.一种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 光动力治疗的 可溶性实心微针的微针片,通过多个所述实心微针的基底部分形成为一体而构成,该形成为一体的基底部分与尖端部分使用不同材料,其中基底部分的硬度低,可柔性贴附于皮肤表面;所述微针片以基底上的各微针以形成阵列,阵列中各微针的中心距R3大于过度部分的直径或边长R2;
每个微针的过度部分以尖端部分与基底通过粘性材料的连接柱连接而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分对治疗光照波长的吸收率小于尖端部分,在基底的外边缘预定位置设置有定位柱。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片,微针阵列由n*m的矩形或圆形阵列组成,n和m可选自1~20的自然数;每个微针的尖端形状为圆锥或棱锥,尖端部分的高度为100~1500µm,边长或直径R1为100~800µm,各微针间中心距为100~1000µm。
6.一种推动如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微针片进行光动力治疗经皮给药的进药装置,包括:
完全设置于壳体(1)内的动力装置(2),所述动力装置用于提供推进力;
部分置于壳体(1)内并部分伸出壳体的拉杆(3),所述拉杆借由动力装置向待推动微针方向传导推动力;
被置于壳体内拉杆末端的微针推动器(8),所述微针推动器由底座和支撑柱阵列组成,底座一面与拉杆端耦合,另一面固定有支撑柱阵列;
微针断裂装置(9)外套接于壳体(1)有微针推动器的一侧,由进针槽以及微型网孔阵列构成,进针槽用于放置待推进的微针,微型网孔阵列用于破坏所述微针与基底的连接柱以推动微针脱离进药装置穿刺进入皮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压簧,拉杆(3)位于壳体内的部分的中部有一对对称的弹性凸起(4),该压簧一端固定在拉杆中部的凸起上,一端固定在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由高压气体脉冲推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气体的推动力使微针阵列刺穿皮肤达到预定治疗深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有一对弹性的触发开关(5),与上述拉杆中间的一对弹性凸起(4)在同一平面上;壳体(1)内中部有一环状平台(6);使用者在拉动拉杆时,通过将弹性凸起固定到环状平台,保证拉杆(3)固定在待触发状态;使用者通过按压触发开关(5)使得弹性凸起(4)脱离环状平台(6),压簧释放弹性势能,拉杆(3)推动微针推动器(8)沿着微针断裂装置(9)向下运动,将微针片(10)的微针阵列注射到皮肤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进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内部的拉杆末端通过卡扣或螺纹方式与微针推动器(8)连接,使微针推动器与拉杆实现稳定固定且可更换不同高度的型号,从而以调节微针的刺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17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息推送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及程序产品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煎饼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