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0240.5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史向群;杨天伟;李献民;康梦安;李志双;王嘉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14 | 分类号: | E21D15/14;E21D1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杨艳平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支撑 防护 装置 | ||
1.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平防护机构,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连接有推进机构和支撑防护组件,所述推进机构与底座连接,所述推进机构用于推动挡板对隧道侧壁进行支护,所述支撑防护组件与推进机构连接,所述支撑防护组件用于对挡板进行水平加固;
竖向支撑机构,包括顶撑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顶撑机构用于对无规则外形的隧道顶面支撑时,通过调节自身支撑高度与多处不同高度的隧道顶面均进行接触支撑;升降机构与顶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顶撑机构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机构与水平防护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竖向移动组件,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顶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移动组件用于通过移动座带动顶撑机构进行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为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第一螺纹段的两段螺纹分别螺纹连接有两块推板,两块推板均滑动连接在底座上的滑槽中,每块推板均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有一块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防护组件包括螺纹轴,螺纹轴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段旋向相同的两段螺纹,两块推板均与螺纹轴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轴与转轴间传动连接有用于使所述螺纹轴与转轴进行同步转动的传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移动组件包括剪叉组件,所述剪叉组件的两个侧端分别连接有用于带动剪叉组件进行活动伸缩的滑块,其中一侧的两个滑块与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设置在第一螺纹段中间,第二螺纹段中的两段螺纹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螺纹段中的两段螺纹螺旋方向相反,另一侧的两个滑块分别与第二螺纹段中的两段螺纹螺纹连接,所述转杆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移动座进行平衡支撑的支护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组件包括连杆,每块推板的侧端面均与一根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每根连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均与移动座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机构包括中部顶撑组件和侧端支撑组件,所述移动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端座,所述中部顶撑组件和侧端支撑组件与端座连接,所述中部顶撑组件和侧端支撑组件分别对隧道顶面的中部及两端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顶撑组件包括第一顶板,端座中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根齿条,所述齿条均与齿轮啮合传动,两根齿条均与端座滑动连接,每根齿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块第一顶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所有支撑杆均与端座滑动连接,所述端座中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中均滚动连接有若干个滚珠,每个弧形导轨的一端均插接有一根支撑杆,每根支撑杆远离端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组件包括转杆,所述转杆均两两一组,每组的两根转杆均交叉转动连接,每相邻的两组转杆均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02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水压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近场传感通讯的智能门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