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0009.6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鑫;林源;夏星;吴茜;蒋明君;漆海林;杨燕飞;李蒙蒙;邓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启慧金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99 | 代理人: | 冯龙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免疫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底板上设置有吸头盒、样本模块、孵育模块、加样模块和控制模块,样本模块设置在吸头盒和孵育模块之间,加样模块靠近孵育模块且位于孵育模块上方,控制模块同时与孵育模块和加样模块连接,加样模块能够相对底板进行移动。本发明实现吸头自动添加、退除及状态检测;实现自动退出废试剂卡及废吸头;实现试剂卡条信息自动读取及试剂杯破膜;实现移动及动态采光;实现加样液面自动检测。采用生物医学技术、层析技术通过对色谱、光谱、生物传感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应用于免疫和快速检测,通过这种位置设计,实现多通道和自动化检测,提高其现场适用性,呈现出自动化和简单化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分析仪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体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感染性疾病的新发,突发不断威胁人类健康,非典型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流感、埃博拉、寨卡病毒、黄热病、裂谷热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全球贸易往来的增加,环境改变加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刻不容缓。因此,开展传染病的即时快速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人体血液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可有效、快速的检测出人体已经病发或潜在的疾病,作为有效治疗和前期预防病症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早期免疫产品为定性产品,免疫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的方式。胶体金的产品为这个阶段的明星产品。以抗原抗体的结合原理,理论上可以标记几乎所有的蛋白分子,缺点是灵敏度低,精确度低,只能判断阴性和阳性;技术提升之后采用彩色微球标记,彩色微球标记与胶体金相比,灵敏度相比之前有所提高,检测结果可重复性强,可是灵敏度有限;随着技术的发展,荧光微球标记技术得到应用,荧光微球标记发光强而稳定,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且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可以实现定量检测,但对产品工艺要求较高,难度提升。
目前的分析仪器需要大量繁琐的人工步骤进行辅助检测,操作复杂,而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该分析仪采用自动化进行,减少人工步骤,提高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吸头盒、样本模块、孵育模块、加样模块和控制模块,样本模块设置在吸头盒和孵育模块之间,加样模块靠近孵育模块且位于孵育模块上方,控制模块同时与孵育模块和加样模块连接,加样模块能够相对底板进行移动。荧光免疫技术(fluorescenceImmuno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干式免疫荧光分析仪:滴加在膜一端的样品溶液受膜的毛细管作用(基于层析作用的横流(lateral flow))向另一端移动,移动过程中被分析物与固定在膜上某一区域的受体(抗原或者抗体)结合而被固相化,无关物质则越过该区域而被分离,然后通过标记物检测(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来判定试验结果,荧光免疫分析仪主要适应于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血液生物化学分析和检验,如激素类、感染类临床项目的检验。现有的荧光免疫分析仪需要大量繁琐的人工步骤进行辅助检测,而造成工作效率低,本方案则是通过部件模块按照需要组合在一起,将样本模块设置在吸头盒和孵育模块之间,加样模块靠近孵育模块且位于孵育模块上方,控制模块同时与孵育模块和加样模块连接,通过这种位置设计,实现多通道和自动化检测,提高其现场适用性,呈现出自动化和简单化的优势。从传统的干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与光学信息,数据分析技术等结合。采用生物医学技术、层析技术通过对色谱、光谱、生物传感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应用于免疫和快速检测。
进一步地,样本模块包括样本架和直线导轨一,直线导轨一安装在底板上,样本架设置在直线导轨一上并能沿着直线导轨一移动,在直线导轨一上设置有限位块。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样本模板根据需要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0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