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9680.9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9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詹君玉;吕继超;沙马阿各;涂晋升;王晓文;张伦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26 | 分类号: | G01B7/26;G01S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大刚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融合 积雪 深度 反演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监测点的GNSS观测数据;
S2、对GNSS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观测时段各卫星的信噪比、高度角数据;
S3、分离出卫星高度角在5°~20°的信噪比和高度角数据,通过二次多项式拟合去除信噪比趋势项以获得信噪比残差序列;
S4、对信噪比残差序列进行Lomb-Scargle频谱分析获得序列的主频率;
S5、获取各卫星反演的积雪深度;
S6、由获得的各卫星反演雪深结果建立GNSS-IR雪深反演多星融合监测MARS模型;
S7、输出反演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获取的信噪比观测值表示为:
其中,SNR为信噪比观测值,Ac为合成信号,Ad为直射信号振幅,Am为反射信号振幅,Ψ为直射信号和反射信号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还包括将信噪比线性化,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NRdB-Hz为接收机接收到的数值,SNRvv为线性化后的信噪比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信噪比残差序列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h为垂直反射距离,λ为载波波长,θ为卫星高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Lomb-Scargle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离散观测序列的均值:;σ2表示离散观测序列的方差:;ω为角频率;ti为离散观测值的时间;τ为相位;
S(ω)是ω的功率;
其中,τ的计算公式为: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用以下公式获取积雪深度:
其中,λ为载波波长,H为天线相位中心到裸土的高度,h为积雪表面到天线相位中心的垂直距离,f为利用步骤5中Lomb-Scargle公式获取的反射信号的主频,为积雪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星数据融合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MARS模型的建立过程首先是前向逐步,使用基函数将输入的雪深数据划分为不同区间,再在每个区间分别进行拟合,得到一个过拟合的模型,基函数定义为:
其中,Skm的取值为-1或1,表示在节点的左侧或右侧的样条函数,v(k,m)为独立变量的标识,t表示不同节点,xv(k,m)表示不同节点左右的函数,x为雪深数据, tkm表示具体的某个节点位置,x-tkm和tkm-x分别为节点t右侧和左侧区域的截断样条函数,‘+’表示对负值取0,则由上两式得到MARS模型:
其中为MARS模型输出的雪深反演值,a0为常量参数,am为第m个基函数的系数,M为基函数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96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