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器人同步控制的交叉耦合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9403.8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7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凯;曹原;刘明敏;杜振军;唐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器人 同步 控制 交叉 耦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同步控制的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耦合机器人各关节误差的同步误差模型;将同步误差模型带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各关节动作。本发明可有效改善跟踪误差极值对整体系统影响大的问题,提高控制策略的鲁棒性,保障各关节跟踪精度,实现多关节机器人的同步控制,降低机器人末端精度不准导致的风险,提高多关节机器人产品运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控制策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器人同步控制的交叉耦合控制策略。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机器人同步控制技术中,包括传统的机械式同步、早期非交叉耦合型控制策略和目前使用较多的交叉耦合型控制策略。机械式同步方式主要通过机械结构的改变进而实现对执行机构的同步控制,由于机械结构长期运作导致的磨损,以及机械结构间不可避免的装配误差等因素,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同步性能;非交叉耦合型控制策略的控制系统中各关节不存在关联,互不影响,在单个关节层面是闭环控制,但从整体系统层面实属开环控制,在这种控制策略下,当某一关节受到外界干扰,输出存在变化时,其他关节并不会因此影响而做出改变,从而导致最终误差产生,同步控制性能较差。
目前使用的交叉耦合型控制策略,解决了非交叉耦合控制策略中的开环问题,但存在以下问题:在控制系统中,各关节的信号反馈补偿,一方面来自于本关节的跟踪误差,另一方面来自于同其他关节间的同步误差,同步误差有两种方式,速度偏差和以各关节间的跟踪误差差值进行变换作为的补偿。以速度偏差作为的补偿只适用于输入信号相同的前提下,例如主从控制机械手,多机器人作业控制等,每类对应关节输入信号相同,这是宏观的、多机器人中的机器人同步控制,但当控制对象缩小到单机器人并且各关节输入信号不同时,例如六自由度机械臂,各关节间的速度偏差极大,这类控制策略不存在实际意义;以各关节间的跟踪误差差值进行变换得到的补偿计算量大,没有考虑跟踪误差极值对整体系统的影响,鲁棒性差,例如最大偏差耦合控制、加权耦合型同步控制策略。在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关节之间的不同步,将最终导致末端工具的位姿发生偏差,影响工作质量及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同步控制的交叉耦合控制方法,以解决控制系统中跟踪误差极值对整体系统的影响大的问题,以提高多关节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控制策略的精确性、稳定性以及策略的普遍适用性。本发明可通过对各关节间采用改进的交叉耦合同步控制策略,提高机器人各关节的跟踪精度,实现多关节机器人的同步控制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器人同步控制的交叉耦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用于耦合机器人各关节误差的同步误差模型;
将同步误差模型带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各关节动作。
所述同步误差模型如下:
其中,εi为第i关节的同步误差,ei为第i关节的跟踪误差,λij为第i关节与第j关节间的影响权值,为所有关节跟踪误差的均值,n为关节数量,i、j=1…n。
各关节的同步误差中,包含各关节的跟踪误差、关节间的跟踪误差差值以及所有关节跟踪误差的均值、极值。
所述控制器采用滑膜控制算法。
所述控制器输出如下:
其中,ui(t)控制器输出,为期望关节角速度,为正常数,εi(t)为第i关节的同步误差,ci为正常数,为第i关节总误差导数,t表示时间,n为关节数量;
其中,ei为第i关节的跟踪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9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