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分子模拟技术描述聚氨酯材料构效演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9389.1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0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飞;王轩;赵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10/00 | 分类号: | G16C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分子 模拟 技术 描述 聚氨酯 材料 演化 方法 | ||
1.一种通过分子模拟技术描述聚氨酯材料构效演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氨酯高分子全原子组分模型的构建
首先建立单体3,3-双(叠氮甲基)氧杂环丁烷(BAMO)和四氢呋喃(THF)的开环模型,通过Materials Studios的Build Polymers 工具,建立包含BAMO和THF的10-42聚合度两嵌段共聚物作为粘合剂材料,对高分子链进行 Forcite-Geometry Optimization 以得到较为合理的分子结构,然后用Materials Studios建立扩链剂(一缩二乙二醇)、交联剂(三羟甲基乙烷)和固化剂(2,4-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小分子添加剂,同样用Forcite-GeometryOptimization对小分子结构进行结构优化得到较为合理的分子构型,通过这样的步骤,即可得到四种组分的全原子模型,整个交联过程都是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基,所以需要预先把参与反应的原子进行标记,使得Perl脚本程序能够识别反应的关键原子,分子中羟基氧原子和异氰酸酯基碳原子分别被标记为“R1”和“R2”,这可以保证反应位点不会出现偏差;
(2)聚氨酯高分子全原子混合晶胞的构建
按羟基数比异氰酸酯数1:1-2的比例建立四组分的混合模型,为了得到更为合理的初始混合构型,通过Materials Studios的Amorphous Cell模块先建立5-10个无定型晶胞,然后对5-10个晶胞分别进行Geometry Optimization的结构优化,对比5-10个晶胞进行结构优化后系统的能量,选取能量最低的作为我们的初始构型,能量越低,在实际宏观实验中就越容易形成这种构型;
(3)聚氨酯高分子全原子初始模型的驰豫
将上一步骤中得到的初始结构进行动力学的驰豫,在300K的温度下,先用NVT系综进行2-4ns的动力学模拟,得到相对合理的系统构象,然后在NPT系综下进行2-4ns的模拟,使得晶胞的密度在1.2g/cm3附近随模拟温度的涨落而升降,并且不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即可认为初始结构达到了平衡;
(4)聚氨酯高分子全原子随机交联模型的构建
将上一步骤中得到的平衡构型读入Materials Studios的Perl脚本计算循环中,通过识别预先标记的活性原子,设定在截断半径之内的不同活性原子就可能发生键连,即R1和R2之间反应,截断半径会随着模拟计算过程的进行而增大,这样就增大了活性原子的作用范围,以此可以使得模型能达到我们预设的反应度,并且工作中设定的初始截断距离是0.35nm,每次计算增大0.05-0.2nm,但当截断距离达到1.35-1.8nm时,不管是否达到预设反应度,都中断程序,防止出现过度键连导致系统奔溃和失真,在每一个截断距离内,都存在五次驰豫,使得每次键连完成后的构型都得到优化;
(5)聚氨酯高分子全原子构效关系计算
输出不同交联度的聚氨酯随机交联模型,首先对这些模型进行5个循环的高温退火,低温为300K,高温为600K,得到了低能量的驰豫构型,然后对各个模型进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分析,在本工作中,采用了热膨胀系数的方法,从650K开始,每次降温30-50K,降温12-20次,在每个温度下,先进行1-2ns的NVT系统平衡,1-2ns的NPT系综平衡,取NPT过程最后的0.5-1ns的数据取密度平均,得到对应温度下系统的密度,建立温度-密度的关系图,通过拟合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得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可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演化分析,本工作中采用了对不同交联度的模型进行单轴拉伸,分别统计了弹性区域斜率,即杨氏模量,最大拉伸强度来分析得到了在整个交联的过程中,材料性能的演化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的全原子随机交联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力场在建立随机键连模型选用Materials Studios中的COMPASSII,后续的动力学模拟采用OPLS-AA力场,通过系统的密度判断模型的平衡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的全原子随机交联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组分的全原子模型都是通过标记原子识别键连,防止出现同原子之间的反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的全原子随机交联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链是10-42聚合度的嵌段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93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误开功能的引流装置
- 下一篇:伤口闭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