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差能发电冷却水综合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8466.1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3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季新然;黄金华;王道儒;林先传;苏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H02N11/00;A01K61/60 |
代理公司: |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 代理人: | 任昕 |
地址: | 570228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差 发电 冷却水 综合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差能发电冷却水综合利用装置,其发电平台左右侧设置有养殖工作甲板,发电平台下设有养殖网箱。可以利用温差能发电后排放的冷却水与养殖网箱里的海水中和后形成的水温进行养殖高价值的洄游性鱼类,同时可以利用温差能发电为冷藏存储仓、人员生活住所和陆地供电。冷藏存储仓利用深层冷海水的低温特性,进行热交换,为冷藏存储室提供绿色、低能耗的空调制冷。温差能发电装置旁边布置有小规模海水淡化装置,由表层温海水取水管抽取的表层温海水进入闪蒸器,闪蒸出来的低压蒸汽加热低沸点工质,低压蒸汽放热液化后产出淡水。本发明通过发电平台与养殖网箱的巧妙结合,充分利用了温差能发电后排放的冷却水资源,减少冷却水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温差能发电和水产养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差能发电冷却水综合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海洋能之中,海洋温差能属于海洋热能,其能量的主要来源是蕴藏在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海洋温差能具有储量巨大以及随时间变化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利用海洋温差能发电有望提供大规模的、稳定的电力;另一方面,深层冷海水具有低温、高盐、水分子小的特点,适宜用于海水养殖、制冷等。
随着养殖网箱的发展和成功利用,为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收益。高价值的洄游性鱼类,如黄条鰤其快速生长温度为20℃-25℃,然而南海海水表面层温度普遍在25℃-27℃。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温差能发电后产生的冷却水(温度约为14℃)与自然海水中和后形成适宜高价值洄游性鱼类生存的恒温海水环境,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温差能发电过程中提取的深层冷海水资源。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海-陆接力的方式进行洄游性鱼类的养殖,如在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时,将网箱中养殖的洄游性鱼类移至室内养殖,这种方式使得最终的成活率较低。我们可以利用海水温差能发电后产生的冷却水与自然海水中和后形成温度适宜、恒定的养殖环境。目前缺乏利用深层冷海水和自然海水中和的养殖装备。
现有的浮式海洋平台存在以下问题:
1)消耗大量能源且有污染:常规浮式海洋平台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电能一般由大型柴油发电机组提供,会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石油等化石能源,且排放物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2)淡水获取成本高昂:浮式海洋平台的工作海域往往在远离大陆的深远海海域,附近没有可以获得的淡水资源,平台日常生产生活所需淡水往往需要运输船定期补给,淡水运输成本高昂。
3)现有技术也有利用波浪驱动温差能发电,或将波浪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结合起来,但都只是单一的发电平台,并无其他生产作业功能,导致冷却水的浪费。
4)现有技术也有依托养殖工船设计了冷水团的取水系统,但仅适用于黄海水深较浅的海域,取水深度小于50米。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温差能发电冷却水综合利用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温差能发电冷却水综合利用装置,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制冷冷藏和高价值洄游性鱼类的养殖。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发电平台结构,发电平台上布置有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通过深层冷海水取水管取得深层冷海水,供给温差能发电机组进行冷却,实现发电;利用深层冷海水的低温特性,进行热交换,为冷藏存储仓提供绿色、低能耗的空调制冷;同时温差能发电后排出的冷却水可以与网箱里的海水进行中和形成可调控温度的恒定养殖环境,实现深层冷海水的综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未经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8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葡萄糖提余液制备聚葡萄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度清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