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8309.0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6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曹保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2F1/13 |
代理公司: | 深圳腾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0 | 代理人: | 刘洵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街道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cd 显示屏 闪烁 测量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用于实现自由设置工作距离测量Flicker值。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设置拍摄相机与球积分标准光源的工作参数以及标定环境;控制球积分标准光源进行预设亮度值集合的输出;使用拍摄相机和色彩分析仪对球积分标准光源进行拍摄,生成标定拍摄图像集合和参考亮度值数据;对标定拍摄图像集合进行灰度均值的计算,生成标定灰度均值数据;根据标定灰度均值数据和参考亮度值数据生成测光模型;对目标LCD显示屏进行拍摄,生成目标拍摄图像集合;根据目标拍摄图像集合和测光模型计算目标亮度值数据;根据目标亮度值数据计算目标LCD显示屏的闪烁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LCD显示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Flicker是一种频域效应,即光闪烁,可以发生在所有的发光体上,当发光体上的光进入Flicker闪烁状态时,会对人与发光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当发光体设备产生Flicker闪烁时,可以引起人眼观感的不适,在某些Flicker闪烁情况下,会降低发光体设备的寿命。并且,Flicker闪烁还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如:神经问题,包括癫痫发作,头痛、疲劳,视力模糊,眼疲劳,分心等。Flicker闪烁的检测通常使用在显示和照明行业,尤其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在同一灰阶值下交流驱动时,输入信号会受耦合电容、漏电等因素影响造成正负帧的像素电压不对称,导致前后帧画面亮度不一致,产生Flicker闪烁现象。
理想状态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电压Vcom的中心值与电压Vpixel的中心值一致,并且电压Vpixel_H和电压Vpixel_L的差值与电压Vcom_H和电压Vcom_L的差值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会出现Flicker闪烁现象。当这两个电压的中心值或差值出现偏差时,就会出现Flicker闪烁现象。对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Flicker值的测量通常依赖于色彩分析仪。但是色彩分析仪不仅昂贵,并且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Flicker值检测过程中受色彩分析仪的产品型号约束较大,体现为色彩分析仪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工作距离短,要贴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发光面去测量,无法实现自由设置工作距离测量Flicker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CD显示屏闪烁值的测量方法,以实现远距离Flicker值检测,该测量方法包括:
设置拍摄相机与球积分标准光源的工作参数以及标定环境,工作参数包括拍摄相机与球积分标准光源的工作距离以及拍摄相机的曝光时间、光圈、对焦距离,拍摄相机由一个高速工业相机和一个长焦工业镜头组成,标定环境为拍摄过程中的场地参数;
控制球积分标准光源进行预设亮度值集合的输出,预设亮度值集合包含至少两个不同的亮度值;
使用拍摄相机和色彩分析仪对球积分标准光源进行拍摄,生成对应预设亮度值集合的标定拍摄图像集合和参考亮度值数据,标定拍摄图像集合包含至少两张标定拍摄图像;
对标定拍摄图像集合进行灰度均值的计算,生成标定灰度均值数据;
根据标定灰度均值数据和参考亮度值数据进行拟合,生成测光模型,测光模型为所述灰度均值数据与参考亮度值数据的关系式;
通过拍摄相机在工作参数以及标定环境下对目标LCD显示屏进行预设时间段的拍摄,生成目标拍摄图像集合,目标LCD显示屏为使用点屏设备显示测试画面的显示屏;
根据目标拍摄图像集合和测光模型计算目标亮度值数据;
根据目标亮度值数据计算目标LCD显示屏的闪烁值。
可选的,对标定拍摄图像集合进行灰度均值的计算,生成标定灰度均值数据,包括:
确定标定拍摄图像集合中每一张标定拍摄图像的中心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精智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83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