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反击对抗能力的智能对抗靶标机器人及射击训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8012.4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4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珠;王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A33/00 | 分类号: | F41A33/00;F41A33/02;F41J9/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反击 对抗 能力 智能 靶标 机器人 射击 训练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反击对抗能力的智能对抗靶标机器人及射击训练系统,该智能靶标机器人是一种不依赖于固定轨道的可实弹射击的自主行驶训练设备,能够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自动感知射手的精确位置,并通过图像与三维激光雷达相结合的方式捕获、锁定和跟踪目标射手,具有激光发射装置,结合射手身上的激光接收装置,能够对射手进行战术反击;而且设计了具有中弹受伤程度的判别策略、中弹显示策略、对抗强度策略、作战方式策略、攻击策略、路线选择策略、自主躲避策略、射击方式策略等多种对抗策略,并能通过策略分支组合使用的方式提供丰富的对战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反击对抗能力的智能对抗靶标机器人及射击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实弹射击训练多采用固定靶、轨道靶为主,近年来智能靶标机器人也逐步走向成熟,开始出现在了射击训练场上。但无论是传统的固定靶、轨道靶,还是新兴的智能靶标机器人,都只能被动受弹,缺少反击环节。这就意味着在射击训练过程中缺少敌方火力压制,在射击训练中射手完全没有躲避敌方射击的压力,即使射手采用移动射击的训练方式,也难以还原真实的躲弹动作,尤其是实战环境下的突然性与难以预测性,与实战环境还有不小的差距。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反击对抗能力的智能对抗靶标机器人,并基于该机器人,提出一种训练系统,改变目前射击训练过程中单方向攻击,没有对抗压力的训练模式,使射击训练更加逼近实战,提升训练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靶标机器人由运动底盘、人形靶标、车载计算机、激光对抗发射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激光雷达、图像采集系统、车载无线通信系统组成。
所述运动底盘是所述靶标机器人的运动载体,其余功能部件均安装在运动底盘上。所述运动底盘根据车载计算机的控制指令,进行旋转和移动,实现靶标机器人在智能对抗过程中的运动要求;
通过所述车载无线通信系统能够获取单兵位置,并提供给车载计算机;所述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将靶标机器人自身位置信息提供给车载计算机;所述激光雷达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单兵目标信息,并提供给车载计算机;所述激光对抗发射器根据车载计算机指令发射激光,对单兵目标实施模拟打击;
所述车载计算机能够根据获取的单兵位置以及自身位置,控制运动底盘向单兵目标移动并转向,使激光对抗发射器大致对准单兵目标;所述车载计算机能够根据所述激光雷达以及所述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的单兵目标信息,提取符合人体特征的区域,控制激光对抗发射器对准目标,完成目标的捕获与锁定;并随目标移动而控制转向,保持目标锁定状态;在目标锁定后,所述车载计算机能够控制所述激光对抗发射器发射激光,对单兵目标实施模拟打击。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通过对抗的单兵目标进行无线通信,获取单兵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计算机还能够控制所述激光对抗发射器向包含单兵目标的扇形进行激光扫射射击。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计算机能够进行对抗策略选择;所述对抗策略包括中弹受伤程度的判别策略、中弹显示策略、对抗强度策略、作战方式策略、攻击策略、路线选择策略、自主躲避策略以及射击方式策略。
进一步的,所述人形靶标能够采集被击中部位信息和被击中数量信息,并提供给车载计算机;所述车载计算机能够根据获取的被击中部位信息和被击中数量信息,执行中弹受伤程度的判别策略:
人形靶标能够检测的中弹部位包括头部、左胸、右胸、左腹、右腹与其他躯干部位,其中致命伤部位为头部和左胸,其余部位为非致命伤部位;根据人形靶标不同部位的击中情况与击中数量,人形靶标中弹受伤又分为四个等级:未受伤、轻伤、重伤、死亡,具体判别标准如下:
未受伤:靶标机器人未被子弹击中;
轻伤:靶标机器人被击中非致命部位小于N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8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