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数据区块链存证可信度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7726.3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2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之;臧铖;陈嘉俊;张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G06F16/27;G06F16/23;G06V40/16;G06V20/62;G06Q10/08;G06Q30/00;G06Q40/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大宗 商品交易 数据 区块 链存证 可信度 方法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数据区块链存证可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客户提交身份信息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进行账户注册,并且进行身份证人脸验证。验证通过后,物联网交易平台端会将客户身份信息通过区块链端登记上链。
(2)货物所有方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将货物申请入库,录入货物信息。
(3)货物抵达监管仓后,首先物联网交易平台端采集运输车辆、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允许货物进入监管仓。
(4)物联网交易平台端根据车辆重量减去空车重量计算货物重量,并通过吊装设备的摆动数据核验重量,将货物重量与步骤(2)中录入的货物信息比对,若比对结果一致,进行区块链端上链,上链数据包括:货物编号、货物重量、件数、货物所有方等,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通知货物所有方,等待确认。
(5)当货物所有方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发起上架请求,物联网交易平台端调用区块链端对需要上架的货物进行货物编号以及货物所有方进行核验。
(6)通过区块链端货物核验后,货物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完成上架,同时物联网交易平台端通过区块链端进行货物锁定,防止货物双花。
(7)当交易双方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达成交易一致后,货物所有方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发起货权转让。货权变更后,物联网交易平台端通过区块链端进行货权信息变更登记。
(8)货物买入方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将交易的货物申请出库,录入相应货物信息。
(9)货物买入方从监管仓获取货物,在取货过程中,需要在物联网交易平台端登记提货人员身份信息,并通过身份证人脸进行核验。
(10)物联网交易平台端根据提货件数计算货物重量,并通过吊装设备的摆动数据核验重量,与步骤(8)中的货物信息进行比对。重量核验通过后,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将在区块链智能合约发起提货登记,如货物完全提取,智能合约登记出库;如货物部分提取,则通过智能合约将货物拆分,获得两份货物数据并标识前序货物ID,以便货物溯源。拆分后提货部分货物登记出库,未提货部分货物保持库内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数据区块链存证可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物联网交易平台端为大宗商品交易的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区块链、物联网、人脸识别搭建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保证客户在平台上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数据区块链存证可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8)中,所述货物信息包括货物编号、货物类型、重量和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数据区块链存证可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针对运输车辆,采用摄像头采集车辆牌照,并在地磅上获取车辆重量。针对人员身份信息,由物联网交易平台端录入,并通过身份证人脸进行核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77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