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树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546111.9 申请日: 2021-12-16
公开(公告)号: CN114288998A 公开(公告)日: 2022-04-08
发明(设计)人: 董凡;邵柯;谢煜;高博 申请(专利权)人: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J20/26 分类号: B01J20/26;B01J20/30;C08J9/36;C08L25/06;A61M1/36
代理公司: 广东朗乾律师事务所 44291 代理人: 徐雪芹
地址: 5190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吸附 树脂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吸附树脂以含有环氧基团的大孔树脂为载体,固载吸附配基,所述吸附配基上固载肝素,所述吸附配基为聚赖氨酸和聚乙烯亚胺,所述聚赖氨酸和所述聚乙烯亚胺均与环氧基团反应而固载到所述载体上,所述环氧基团由聚苯乙烯基大孔树脂进行环氧改性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树脂能够用于脓毒症患者的全血灌流,其对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内毒素、细胞因子风暴和凝血功能等发挥救治和调节作用,为脓毒症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救治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脓毒症是机体由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调从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脓毒症在危重患者中发病率高,是危重患者最主要死因,据报道全球每年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全球每天有约1400人死于脓毒症及其并发症。

脓毒症可由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其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脓毒症的根本发病机制虽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表明细菌内毒素可由诱发脓毒症,而且脓毒症中感染因素激活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其他炎症反应细胞,会产生大量炎性介质,能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广泛损伤,而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又会与炎症反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目前,脓毒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及必要时血管升压药治疗等,但这些传统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较差,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20%,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则更高。

据现代病理生理及蛋白组学分析研究表明,内毒素与各类炎症因子是导致脓毒症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血液净化可清除脓毒症患者血液中异常蓄积的多种致病因子(如内毒素、炎症因子、致病细菌等),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因此,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血液透析率过等)是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但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单纯通过清除内毒素或细胞因子的吸附剂,均不能达到有效治疗脓毒症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单独的内毒素吸附柱(如日本东丽的PMX多粘菌素B吸附柱)及单独的细胞因子吸附柱(如cytosorb吸附柱和CA细胞因子吸附柱等),均只能单方面清除或改善脓毒症患者的某一项指标,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多粘菌素B吸附柱用于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时无法显著地改善患者28天生存率,具体原因可能是多粘菌素B吸附柱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内毒素及致病细菌的有效清除,多粘菌素B吸附柱不能吸附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细菌及其它致病因子,治疗原理单一,而单一的内毒素吸附治疗模式可能严重影响其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从而无法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有鉴于此,研究开发能同时抗菌和清除内毒素、炎症因子等多种效果的吸附剂产品,是当前临床急需、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抗菌、内毒素吸附、炎症因子清除和自抗凝效果的吸附树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树脂,所述吸附树脂以含有环氧基团的大孔树脂为载体,固载吸附配基,所述吸附配基上固载肝素,所述吸附配基为聚赖氨酸和聚乙烯亚胺,所述聚赖氨酸和所述聚乙烯亚胺均与环氧基团反应而固载到所述载体上,所述环氧基团由聚苯乙烯基大孔树脂进行环氧改性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含有环氧基团的大孔树脂的比表面积范围为300m2/g至1000m2/g,孔体积范围为0.5cm3/g至2.3cm3/g,平均孔径范围为5nm至100nm,粒径范围为0.3mm至1.5mm;以胺基计,所述聚赖氨酸的固载量范围为0.1mmol/mL至0.5mmol/mL,所述聚乙烯亚胺的固载量范围为0.1mmol/mL至0.5mmol/mL;所述肝素的固载量范围为0.05mg/mL至0.5mg/mL。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6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