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心铝导体铝管护套汽车高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40886.5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3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兆阳;周珊;徐静;王亮;田崇军;王宏杰;薛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1/02;H01B7/20;H01B7/24;H01B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会 |
地址: | 2142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心 导体 护套 汽车 高压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心铝导体铝管护套汽车高压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聚酰亚胺电磁屏蔽带、内护层、“弓”形碳纤维板和铝管护套,缆芯包括两根对称平行设置的绝缘线芯,绝缘线芯包括一个扇形实心导体及挤包于其外部的绝缘层,扇形实心导体呈扇形结构,“弓”形碳纤维板可形变。本发明采用扇形实心铝合金导体制成绝缘线芯,外径减小,成本低廉,利用聚酰亚胺电磁屏蔽带提高电缆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利用“弓”形碳纤维板将铝管护套传递的外力由竖直方向转化为水平推力并向两边扩散形成缓冲以保护电缆,利用铝管护套起到护套和屏蔽双重作用,电缆在满足电能输送情况下具有耐高低温、耐液体腐蚀、耐磨、抗震、抗撕、抗开裂、抗老化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心铝导体铝管护套汽车高压电缆。
背景技术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目前汽车高压电缆的导体一般采用软铜导体,绝缘和护套分别采用125℃、150℃辐照聚烯烃材料或硅橡胶材料。在对抗震、抗冲击、抗挤压、抗开裂、抗撕、抗老化、耐液体腐蚀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工程车辆一般使用环境恶劣,对抗震、抗冲击、抗挤压、耐磨,耐高低温、耐液体腐蚀、阳光暴晒要求苛刻,为此,开发满足此种要求的电缆迫在眉睫,也是未来汽车高压线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心铝导体铝管护套汽车高压电缆。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心铝导体铝管护套汽车高压电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缆芯、聚酰亚胺电磁屏蔽带、内护层、“弓”形碳纤维板和铝管护套,所述缆芯包括两根对称平行设置的绝缘线芯,每根绝缘线芯均包括一个扇形实心导体及挤包于扇形实心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扇形实心导体呈扇形结构,“弓”形碳纤维板可形变,铝管护套受到的外力作用传递至“弓”形碳纤维板后能够将竖直方向的作用力转化为水平推力向两边扩散形成缓冲以保护电缆。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实心导体的扇高为5.65mm,圆心角为180°,电导率达到61.2%IACS,拉伸强度达到105MPa及以上,断裂伸长率为20%及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缆芯外部绕包聚酰亚胺电磁屏蔽带,绕包搭盖率≥25%,所述聚酰亚胺电磁屏蔽带的厚度为0.03~0.05mm。
进一步的,所述聚酰亚胺电磁屏蔽带共分为五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聚酰亚胺薄膜基底、第一合金层、铜镀层、第二合金层和黑化层,所述黑化层最远离缆芯,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基底最靠近缆芯。
进一步的,所述内护层上间隔设置若干个朝向铝管护套凸出的凸起,每相邻两个凸起之间设置“弓”形碳纤维板,“弓”形碳纤维板两端卡在内护层相邻两个凸起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护层上共均布有四个凸起,所述内护层外均布有四个“弓”形碳纤维板。
进一步的,所述“弓”形碳纤维板的弧长为两个凸起之间弧长的1.20~1.50倍,“弓”形碳纤维板厚度为0.8~1.4mm。
进一步的,所述铝管护套的厚度为0.8~1.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导体为挤压机连续挤压的扇形实心铝合金导体,两根扇形实心导体外径比常规两根圆形导体外径缩减约30%;
(2)两根绝缘线芯对称平行设置,比常规绝缘线芯成缆节省了用材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0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电催化作用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术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