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桥接器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9577.6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汪浩;潘志文;郝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奇松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桥接器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桥接器及电子设备,信号桥接器包括:PIPE4.0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PIPE4.0接口设备中的信号是否发生改变;PIPE4.0信号编码模块,用于在PIPE4.0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到PIPE4.0接口设备中的任一信号发生改变时,判断该发生改变的信号所需的编码指令个数,并按照编码指令个数对发生改变的信号进行编码,得到满足PIPE5.0规范的PIPE5.0信号,并向PIPE5.0接口设备传输PIPE5.0信号。这样,即可实现将信号从PIPE4.0信号到PIPE5.0信号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PIPE4.0接口设备与PIPE5.0接口设备之间的正常信号交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PCIE(PCI-Express,高速接口)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桥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PCIE的不断发展,PCIE的数据传输速度也从16GT/s升级到了32GT/s。在如此高的速度下,信号线过多,难免会发生串扰。
为了解决串扰问题和减少PIN脚的数量,市面上推出了PIPE5.0(PHY InterfaceFor the PCI Express 5.0,PHY和PCIE的接口5.0)的接口协议。PIPE5.0协议将原来PIPE4.0中时序要求不那么严格的信号通过Message_bus(信息总线)信号转换成配MAC(Media Access Layer,媒介层)和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物理编码层)的寄存器,从而大大减少PIPE接口信号线的数量。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EMU(Emulator,仿真器)部门仿真所使用的NVMe PCS设备是只支持PIPE5.0接口的,但是待测芯片的MAC层却只支持PIPE4.0信号线,从而导致PCS和MAC两端支持的协议版本不匹配,无法traning(训练)进入L0,无法进行芯片验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桥接器及电子设备,用以实现PIPE4.0接口设备与PIPE5.0接口设备之间的正常信号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桥接器,包括:
PIPE4.0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检测PIPE4.0接口设备中的信号是否发生改变;
PIPE4.0信号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PIPE4.0信号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PIPE4.0接口设备中的任一信号发生改变时,判断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所需的编码指令个数,并按照所述编码指令个数对所述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进行编码,得到满足PIPE5.0规范的PIPE5.0信号,并向PIPE5.0接口设备传输所述PIPE5.0信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PIPE4.0信号检测模块在检查到PIPE4.0接口设备中的信号发生改变时,由PIPE4.0信号编码模块按照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所需的编码指令个数,对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进行编码,得到满足PIPE5.0规范的PIPE5.0信号,进而再向PIPE5.0接口设备传输该PIPE5.0信号。这样,即可实现将信号从PIPE4.0信号到PIPE5.0信号的转换,从而使得PIPE5.0接口设备得以有效识别PIPE4.0接口设备发出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PIPE4.0接口设备与PIPE5.0接口设备之间的正常信号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PIPE4.0信号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的类型,确定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所需的编码指令个数;若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所需的编码指令个数为2个,则将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编码成2个连续指令的形式,得到满足PIPE5.0规范的PIPE5.0信号;若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所需的编码指令个数为3个,则将该发生改变的PIPE4.0信号编码成3个连续指令的形式,得到满足PIPE5.0规范的PIPE5.0信号;其中,每个指令中包含指令类型、地址和数据内容三个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数据管理平台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