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9506.6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6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飞;张恩勤;孙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22 | 分类号: | G01K11/22;G01S15/04;G01S15/08;B60R1/00;B60R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9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车辆处于设防状态或者锁车状态时,通过超声波温度传感器进行车内温度检测和车内测距,得到第一车内温度和第一测距信息;根据第一车内温度和第一测距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如果存在,则向与车辆绑定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便对车辆进行远程解除设防或远程解锁。由此,该方法,实现了车内活物检测,能够降低成本的同时,使检测结果更加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出现了很多儿童被困车内,发生窒息的安全事故。并且,有实验表明在车内密闭的环境下,夏季温度变化很快,儿童在此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危险。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许多技术应运而生,当前车内检测物体的方法主要有如下方式:红外传感器,摄像头检测,以及毫米波雷达检测。然而,上述的方法在检测方式和应用上都有其缺点,例如:摄像头检测容易受到环境和位置影响,当在夜晚和物体角度刁钻的位置不能有效的检测;使用毫米波雷达检测,成本较为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实现了车内活物检测,能够降低成本的同时,使检测结果更加可靠。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的车厢内安装有超声波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车辆处于设防状态或者锁车状态时,通过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进行车内温度检测和车内测距,得到第一车内温度和第一测距信息;根据所述第一车内温度和所述第一测距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如果存在,则向与所述车辆绑定的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便对所述车辆进行远程解除设防或远程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车内温度和所述第一测距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车内温度得到温度变化值;在所述温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获取第一测距参考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测距信息和所述第一测距参考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车内温度和所述第一测距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还包括:在所述温度变化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更新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更新后的超声波温度传感器进行车内温度检测和车内测距,得到第二车内温度和第二测距信息,并将首次得到的第二测距信息作为第二测距参考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测距信息和所述第二测距参考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测距信息包括回波宽度和回波峰值,所述第一测距参考信息包括回波参考宽度和回波参考峰值,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距信息和所述第一测距参考信息判断车内是否存在活物,包括:将所述回波宽度与所述回波参考宽度进行比较,得到宽度变化值;将所述回波峰值与所述回波参考峰值进行比较,得到峰值变化值;如果所述宽度变化值大于预设宽度阈值,且所述峰值变化值大于预设峰值阈值,则判定车内存在活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更新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包括:获取当前车内温度;根据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和预设的温度-增益值关系,得到与所述当前车内温度对应的增益值;将所述增益值写入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以更新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得到所述第一车内温度和所述第一测距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根据所述安装位置调整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角度,以使所述超声波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角度满足预设要求;将调整完成后的超声波温度传感器进行车内测距得到的测距信息作为所述第一测距参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5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