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的可变角度V型双通道工作鞘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8353.3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5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善云;李晓冬;肖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56;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王维霞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手术 可变 角度 双通道 工作 | ||
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的可变角度V型双通道工作鞘,包括工作鞘握柄主体,工作鞘握柄主体上设置有卡环,卡环用于连接可拆卸连接握柄或机器人或机械臂,工作鞘握柄主体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鞘通道一和工作鞘通道二;工作鞘通道一和工作鞘通道二的底部通过弹性转轴并排连接,两者顶部则共同连接到一个弹性撑开结构上,工作鞘通道一的上端还嵌入有内窥镜锁定深度调节器;本发明的工作鞘两个通道角度可调,连接的内窥镜深度可实时调整,器械通道末端开窗,扩大了器械操作的灵活性,防止内窥镜损坏并降低手术器械产生的损伤风险,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内窥镜无法观察到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的可变角度V型双通道工作鞘。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医生们对脊柱内镜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生希望能够拓展脊柱内镜的应用范围,将脊柱内镜技术进一步应用到重度椎管狭窄减压、脊柱融合等复杂的手术操作中去,此前广泛应用的单轴单通道同轴内镜系统存在的不够灵活、处理效率偏低、器械容易损坏等缺点已暴露出来。
因此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BESS)已经引起脊柱外科术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学习曲线相对平缓,镜下视野大,器械操作更灵活,器械选择更多等诸多优点,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和后路融合技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并适用于更多复杂的脊柱退变性疾病,实现微创内镜化治疗,但手术中双手成角操作不符合人类视觉和操作习惯,容易造成内镜损坏及器械超出视野范围产生手术风险,为保留该技术灵活性并提高内镜和手术安全性,本专利设计了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的可变角度V型双通道工作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的可变角度V型双通道工作鞘,实现内窥镜与医疗器械二者的空间方向位置锁定,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内窥镜无法观察到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并实现单手同步操作,便于在开通内窥镜工作通道时整个装置进入人体组织的过程中减少对组织或神经的损伤。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脊柱内镜手术用的可变角度V型双通道工作鞘,包括工作鞘握柄主体,所述工作鞘握柄主体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用于连接可拆卸连接握柄或机器人或机械臂,所述工作鞘握柄主体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鞘通道一和工作鞘通道二;所述工作鞘通道一和工作鞘通道二的底部通过弹性转轴并排连接,两者顶部则共同连接到一个弹性撑开结构上,所述工作鞘通道一的上端还嵌入有内窥镜锁定深度调节器。
优选的,所述卡环设置在内窥镜锁定深度调节器与工作鞘通道一之间,并与工作鞘通道一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转轴用于锁定工作鞘通道一和工作鞘通道二在空间上的定位位置,所述弹性撑开结构用于改变工作鞘通道一和工作鞘通道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小。
优选的,所述工作鞘通道一内用于布置进水通道、出水通道和内窥镜通道。
优选的,所述内窥镜锁定深度调节器通过旋转控制内窥镜通道内的内窥镜进入深度并即时快速锁定内窥镜。
优选的,所述工作鞘通道二内用于布置器械通道。
优选的,所述器械通道用于放置手术器械及工具。
优选的,所述内窥镜通道用于安装内窥镜以在内窥镜的直视下进行手术。
优选的,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用于术中液体灌注保持术中视野清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工作鞘可锁定内窥镜与手术器械二者的方向位置,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内窥镜无法观察到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单手同步快速调节工具和视野,提高手术效率,实现脊柱内镜可视下的组织快速准确切除,减少医生和患者的X光暴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维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8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