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4537.2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6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超;姚勇;黎石竹;陈智杰;徐俊莉;汤翔;张振;杨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K11/322;G01B11/16;G01H9/00;H04L67/12;G08G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颜希文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电场 综合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所述包括综合监控平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和船舶指挥监控电子系统;所述综合监控平台分别与所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所述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和所述船舶指挥监控电子系统连接;所述综合监控平台、所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的海缆扰动监测系统主机、所述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的光纤温度应变监测系统主机、AIS系统的AIS基站主机均安装于陆上集控中心。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及时海缆进行运维,约束船舶的危害行为,有效保障海上风电场健康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10m高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海上风电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清洁能源开发重点。由于海上风电场分布广阔、海上气候环境恶劣,海洋开发活动的日益增加,海域内的养殖、渔网、船锚等对海缆的机械损伤事故时有发生。现有的海上风电场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没有考虑下面两方面问题,导致海上风电场不能健康运行。
第一方面,海缆作为隐蔽工程,海水冲刷、侵蚀等因素易造成海缆的阻水性能变差、绝缘老化,使海缆产生漏电流,从而造成海缆故障点处温度升高,进而产生击穿故障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海缆的安全运营。
第二方面,进入海上风电场的渔船,一方面存在对220kV海缆、35kV集电海缆进行抛锚隐患,另一方面存在对海上升压站以及风机基础碰撞的可能性。需要进入海上风电场的渔船进行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海上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对海缆的温度、扰动,以及渔船等重要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在线监测,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及时海缆进行运维,约束船舶的危害行为,进而保障海上风电场健康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场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综合监控平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和船舶指挥监控电子系统;所述综合监控平台分别与所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所述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和所述船舶指挥监控电子系统连接;所述综合监控平台、所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的海缆扰动监测系统主机、所述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的光纤温度应变监测系统主机、AIS系统的AIS基站主机均安装于陆上集控中心;
其中,所述船舶指挥监控电子系统包括AIS系统、高频电台和GIS模块;所述AIS系统用于提供船舶信息,所述高频电台用于陆上集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与船舶进行通信;所述GIS模块用于显示海缆整体的走向,标定陆地和海上的监控区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IS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信息处理器、AIS显示器、VHF收发机;
所述数据采集器用于收集各船舶的经纬度和对地航速;
所述信息处理器用于存储船舶信息和处理航行信息,并将处理后的航行信息传送至所述AIS显示器;
所述AIS显示器用于显示各种AIS数据和状态信息;
所述VHF收发机用于构建所述AIS系统的通信信道。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VHF收发机与所述数据采集器通过数据线连接通信,所述数据采集器安装于船舶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船舶指挥监控电子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设备;所述视频监控设备用于实时显示监控区域情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监控平台根据海缆分布情况确认运行保护区域,当发现船舶的行为满足报警条件时进行报警,并让所述工作人员通过所述高频电台对船舶进行喊话使船舶驶离;所述海缆分布情况由所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和所述海缆温度应力监测系统检测所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海缆扰动监测系统包括海缆扰动监测系统主机和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4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