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3476.8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8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杨红光;黄毅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汉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B60L53/37;B60L53/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对位 电动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固定座、控制装置、设于固定座上的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将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底的充电插孔对位的定位装置、与充电插头电连接的供电装置,驱动机构、定位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定位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机构带动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底的充电插孔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需要人手插接充电插头进行充电,而对充电插孔位于车底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更加麻烦。为了解决自动充电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47069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伸缩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但需要汽车自身具备寻找充电线圈位置的功能,且不能适用于插电式充电汽车。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研制了一种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有效解决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对充电插孔位于车底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十分麻烦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固定座、控制装置、设于固定座上的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将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底的充电插孔对位的定位装置、与充电插头电连接的供电装置,驱动机构、定位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定位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机构带动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底的充电插孔对接。
所述固定座安装于停车位后,所述充电插头的初始高度低于停车位水平高度。
所述充电插头朝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X轴、Y轴、Z轴及Z轴上的旋转轴。
所述驱动机构为机械手。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视觉识别定位装置。
所述视觉识别定位装置的摄像头朝上。
还包括用于匹配车辆身份的身份识别装置,身份识别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自动对位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固定座、控制装置、设于固定座上的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带动的充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将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底的充电插孔对位的定位装置、与充电插头电连接的供电装置,驱动机构、定位装置、供电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通过发送定位信号给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机构带动充电插头与电动汽车底的充电插孔对接。使用时,只需将车驶入本产品所安装的停车位处,本产品就可以利用定位装置为充电插头寻找充电插孔,控制装置根据定位控制驱动机构带动充电插头插进充电插孔进行充电,对电动汽车也没有自动寻找充电插头的功能要求,用户无需手动插接,更不需要用户弯腰对车底进行充电插接,实现了自动充电,让用户有轻松省心的充电体验。所述固定座安装于停车位后,所述充电插头的初始高度低于停车位水平高度。这样可以确保电动汽车毫无障碍地驶入安装有本产品的停车位,驶入时无需躲避充电桩,安全省心。所述充电插头朝上。这样结构简单,进一步便于对充电插孔在车底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插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X轴、Y轴、Z轴及Z轴上的旋转轴。这样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维修方便。所述驱动机构为机械手。这样可以更快速地寻找充电插孔并对接,且可以减小驱动机构的体积,其固定座体积可大大减小,对停车位的空间占位和破坏较小。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视觉识别定位装置。视觉识别定位装置能准确地分辨充电插孔的位置和形状,插接更加准确。所述视觉识别定位装置的摄像头朝上。这样结构简单,进一步便于对充电插孔进行位置和形状分析。还包括用于匹配车辆身份的身份识别装置,身份识别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身份识别的车辆,控制装置控制供电装置为车辆供电;未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身份识别的不能获得充电服务。这样实现了专车专用,避免充电桩被外来车辆占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汉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汉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3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接碳燃料电池
- 下一篇:一种医院门诊患者等候时间预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