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31157.3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0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伙水;翁城武;王庆新;荣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34;G01N30/74;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广东金泰智汇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1 | 代理人: | 林松涛 |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姜辣素类 成分 含量 高效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检测方法。该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姜辣素类成分在HPLC检测中的响应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特定的检测方法。具体来看,本发明首先以甲醇溶液分别配制待测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在此基础上,以直链淀粉‑三(3‑氯‑5‑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填充剂进行柱层析,采用乙醇‑磷酸盐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柱温34~38℃,检测波长330~350nm,流速0.3~0.6mL/min,进样量30μL;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检测后采用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本发明操作简便,使检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流程易于标准化,响应灵敏,准确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突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姜辣素是姜酚、姜脑等与生姜有关辣味物质的总称。对姜辣素的组分研究迄今巳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69年分离出姜酚的结晶体,并确认姜酚是由系列类似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为[4]-、[6]-、[8]-、[10]-、[12]-姜酚,其中[6]-姜酚含量最高。至此,姜辣素的主要组分已较清楚了,是由多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各组分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3-甲氧基-4-羟基苯基官能团,根据该官能团所连接烃链的不同,可把姜辣素分为姜酚、姜烯酚,副姜油酮、姜酮、姜辣二酮、姜辣二醇等不同类型。明确的姜酚类物质有十多种,包括[6]-、[8]-、[10]-、[12]-姜酚等,这些成分的性质、结构类似,其分子结构中都有C3--羰基和C5-羟基(即β-羟基酮结构),该结构特点使得姜酚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例如,在酸性条件下(ph小于4.5下,C4的活泼氢极易与C5的羟基一起脱水形成姜烯酚;在加热或碱性条件下,C4和C5的羟基一起脱水形成姜烯酚间的碳碳键断裂形成姜酮和相应的醛。
姜酚分子中的酚羟基、羰基、羟基官能团使姜酚具有一般酚类、酮类、仲醇类物质的共性,能够发生这些化合物的一般化学反应。侧链的长短、3,5位上的乙酰氧基、芳香环上甲氧基、酚羟基官能团均影响姜酚的生物活性。现认为姜烯酚和姜酮在生姜中含量极少,是姜在贮存加工过程中姜酚脱水而成。在通常情况下,姜酚和姜烯酚为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乙醚、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和酸,微溶于碱中。姜酚在己烷中得到的晶体熔点在51~151之间。重结晶可以得到包括[6]-、[8]-、[10]--姜酚混合物,其重量比为53:17:30。此结果和姜酚在强碱溶液中加热水解产生的己醛、辛醛、癸醛的比例一致。姜烯酚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姜酮和一些挥发性的醛,主要为己醛和辛醛。姜酚在210,230,2800,111处有紫外吸收峰,其中280nm为姜酚的特征吸收峰。姜酚还具有荧光特性,激发波长435nm,发射波长482nm。现有技术中,用于姜辣素类成分的常规检测方法准确性较低,且操作相对繁琐,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检测方法,以解决常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待测样品,利用80%浓度的甲醇溶液稀释至0.6~80mg/mL,作为待测溶液;另取姜辣素标准品,加80%甲醇溶液稀释成若干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2)以如下色谱条件执行检测:填充剂为直链淀粉-三(3-氯-5-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流动相A:乙醇-磷酸盐溶液,其中乙醇的体积浓度为40%~50%,所述磷酸盐溶液中同时含有0.2mol/L的KH2PO3和0.36mol/L的K2HPO3;流动相B:乙腈;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30∶40~20∶70;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34~38℃;检测波长:330~350nm;流速:0.3~0.6mL/min;
3)分别取待测溶液和对照品溶液30μL,进样后记录液相色谱图,采用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未经泉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1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