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盗钥匙匹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8863.2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2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谭斌;谢嘉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G06F21/31;G06F21/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钥匙 匹配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盗钥匙匹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通过获取ECU系统的第一种子值,并根据第一种子值计算第一密钥值,ECU系统将自身的第二密钥值与诊断设备发送到的第一密钥值进行比较,若比较成功,诊断设备可检测ECU系统的学习状态,若ECU系统的学习状态为未学习,则获取车辆的VIN码,则根据VIN码计算PIN码与SK码,再将PIN码与SK码写入ECU系统,写入完成后ECU系统向防盗钥匙发送匹配指令,以完成防盗钥匙的配匹配,操作简单,耗时较短,提高了防盗钥匙匹配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盗钥匙匹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偷车已成为现今城市里最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汽车数量增多,车辆被盗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这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担心车辆被盗,成为困扰每一位汽车用户的难题。
伴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许多汽车上都已经安装了原厂的汽车防盗器,而有些车辆的钥匙上通过增加防盗芯片,随机变开锁密码,从而达到汽车防盗的目的。目前的汽车防盗电子钥匙系统都有一个带ID密码的点火钥匙,ID密码由原厂指定且不能更改,发动机起动时要对ID密码进行识别,确认正确后才能正常起动,否则发动机即使被起动,3秒之后也会自动熄火。这种系统采用内置无线发射芯片的点火钥匙,当位于点火开关周围的发射钥匙线圈接受从点火钥匙发射芯片发出的ID密码信号时,防盗电脑判断其ID密码是否与存储的密码相匹配,如果匹配,发动机才能起动。这种防盗电子钥匙系统防盗效果较好,但是其钥匙中的ID密码匹配相对比较复杂,钥匙丢失或损坏后,重新匹配新的钥匙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而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防盗钥匙匹配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钥匙丢失或损坏后,重新匹配新的钥匙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而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防盗钥匙匹配方法,应用于诊断设备,所述诊断设备一端与车辆的ECU系统连接,另一端与防盗钥匙无线连接,包括:
向所述ECU系统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诊断设备进入诊断模式;
获取所述ECU系统的第一种子值,以开启所述ECU系统的用户权限;
根据所述第一种子值计算第一密钥值,并将所述第一密钥值发送至所述ECU系统,其中,所述ECU系统将自带的第二密钥值与第一密钥值做比较,并向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诊断设备;
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检测ECU系统的学习状态,其中,学习状态包括已学习状态与未学习状态;
若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检测ECU系统的学习状态为未学习状态,则获取车辆VIN码;
根据所述VIN码计算PIN码与SK码,并将所述PIN码与所述SK码写入所述ECU系统,其中,所述PIN码与所述SK码写入完成后,所述ECU系统生成匹配指令;
接收所述匹配指令,并将所述匹配指令发送至所述防盗钥匙,以使所述防盗钥匙与所述ECU系统完成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所述匹配指令,并将所述匹配指令发送至所述防盗钥匙,以使所述防盗钥匙与所述ECU系统完成匹配步骤之后,还包括:
统计所述ECU系统完成匹配的防盗钥匙的数量;
判断所述防盗钥匙的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防盗钥匙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则向所述ECU系统反馈消极应答,其中,所述消极应答用于终止所述防盗钥匙的匹配;
若所述防盗钥匙的数量不大于第一预设值,则返回到所述将所述PIN码与所述SK码写入所述ECU系统的步骤,以继续匹配防盗钥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8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