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餐厨垃圾堆肥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6661.4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丁国春;陶兴玲;朱廷恒;丁晓艳;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215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垃圾 堆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高温餐厨垃圾堆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微生物菌剂制备和堆肥制备:微生物菌剂制备包括将热葡萄糖苷土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马西林芽孢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波茨坦短芽孢杆菌5株高温菌株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分别于30℃、50℃、50℃、60℃和60℃下,180r.min‑1培养24h,调节菌体浓度OD600=1.0作为种子液备用,然后将将热葡萄糖苷土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马西林芽孢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波茨坦短芽孢杆菌的种子液进行混合,使其最终体积为1mL,即得微生物菌剂。通过在堆肥时添加高温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餐厨垃圾堆肥反应进行,明显缩短堆肥周期,在6d内,即可使得有机质降解率达到54.86%,能够显著节省堆肥的时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餐厨垃圾堆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范围为37%~62%,我国餐厨垃圾存在高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油脂含量,高盐分的特性。按照餐厨垃圾绝对干物质重量百分比计算,有机物含量约为80%,水分含量约为75%,粗脂肪含量约为25%,蛋白质含量约为20%以上,盐分含量约为2~3%。餐厨垃圾产生的恶臭气味污染环境,如何处理餐厨垃圾,使其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途径主要包括:用作动物饲料;油脂分离后生产生物柴油;进行焚烧或填埋;好氧发酵后制备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虽然餐厨垃圾用作动物饲料、焚烧、填埋是最直接简便的处理方式,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会产生可资源化利用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好氧发酵和生物柴油是目前各个国家针对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途径。好氧堆肥处理技术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对餐厨垃圾进行吸收、氧化和分解的生命代谢活动,是一种传统好氧堆肥技术与外源微生物强化结合的现代堆肥技术。然而,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技术瓶颈需要突破,例如餐厨垃圾好氧发酵存在的发酵周期长、腐熟度低等主要问题。
好氧堆肥是处理餐厨垃圾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传统的堆肥存在周期长,堆肥质量差等问题,因此改进堆肥工艺,以期获得快速、高质量堆肥成为现在的迫切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温餐厨垃圾堆肥的制备方法,能够降低堆肥时间,改善堆肥质量。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高温餐厨垃圾堆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微生物菌剂制备:
将热葡萄糖苷土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马西林芽孢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波茨坦短芽孢杆菌5株高温菌株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分别于30℃、50℃、50℃、60℃和60℃下,180r.min-1培养24h,调节菌体浓度OD600=1.0作为种子液备用,然后将将热葡萄糖苷土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马西林芽孢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波茨坦短芽孢杆菌的种子液进行混合,使其最终体积为1mL,即得微生物菌剂;
堆肥制备:
将餐厨垃圾、锯末、土壤按照16:4:5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将堆肥温度控制在50℃-60℃,每天测定温度,每隔3d进行翻堆,根据堆肥水分散失情况进行补水,在堆肥过程中接种微生物菌剂。
进一步地,所述LB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10g,1000mL去离子水,于121kpa压力条件下,灭菌20分钟获得LB培养基。
进一步地,热葡萄糖苷土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马西林芽孢杆菌、嗜热淀粉芽孢杆菌、波茨坦短芽孢杆菌的种子液的混合比例为1:1:1:1:1。
进一步地,在所述堆肥制备步骤中,在所述堆肥制备步骤中,在堆肥0d进行微生物菌剂的接种。
进一步地,在所述堆肥制备步骤中,堆肥的温度控制在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农新科(苏州)有机循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6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