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煅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3874.1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2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举;陈雷;张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38 | 分类号: | C04B7/38;C04B7/24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方南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泥 活性 增强 煤矸石 煅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煅烧方法,包括:单包和双包整车布置结构,其中整车电池包布置位置采用分体式布置形式;整车可实现单包电量配置和双包电量配置,所述整车电池包包括布置在整车底盘下部的主电池包和布置在货舱内部的副电池包;所述双包整车布置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主电池包、副电池包、电池包安装梁、副包高压电缆、电机控制器、主包高压电缆和双包信号通讯线束。本发明满足了用户对物流车不同电量配置的需求,满足整车和功能性能要求同时提高放电能力和电池寿命,动力电池包软、硬件通用化,便于物料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矸石的煅烧技术领域,更具体为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煅烧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是矿业固体废物的一种,是在掘进、开采和洗煤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是矿业固体废物的一种,包括洗煤厂的洗矸、煤炭生产中的手选矸、半煤巷和岩巷掘进中排出的煤和岩石以及和煤矸石一起堆放的煤系之外的白矸等的混合物。是碳质、泥质和砂质页岩的混合物,具有低发热值。含碳20%~30%,有些含腐殖酸。中国历年已积存煤矸石约1000Mt,并且每年仍继续排放约100Mt,不仅堆积占地,而且还能自燃污染空气或引起火灾。煤矸石主要被用于生产矸石水泥、混凝土的轻质骨料、耐火砖等建筑材料,此外还可用于回收煤炭,煤与矸石混烧发电,制取结晶氯化铝、水玻璃等化工产品以及提取贵重稀有金属,也可作肥料。
目前,现有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的煅烧工艺受物料下降速度、窑内气体的流动、窑内的气流阻力和窑内物料的稳定性的影响,造成产量低下,质量瑕疵。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煅烧方法,解决了目前,现有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的煅烧工艺受物料下降速度、窑内气体的流动、窑内的气流阻力和窑内物料的稳定性的影响,造成产量低下,质量瑕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水泥活性增强剂的煤矸石煅烧方法,包括:煅烧工艺,所述煤矸石的煅烧工艺包括:煤矸石、计量配料、输送、窑顶储存仓、布料入窑、立窑烧成、出料和产品储存,所述立窑烧成和出料工艺中设置送风排烟系统且输出端设置有烟气处理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送排烟系统包括风机和助燃空气,所述助燃空气由风机自窑底部鼓入,克服料层阻力从下部上升至炉顶,为加强通风,可在窑中部增设辅助腰风管,烟气在风机的引力作用下通过管道输送到窑外烟气处理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烟气处理系统除尘、脱销和脱硫及烟仓排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脱销采用石膏-石灰石法,由于使用单一品种的石灰石脱硫剂,其经济成本较低,二次污染和健康风险也比较低,副产物脱硫石膏也能起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脱硫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还原剂采用氨水,催化剂选择低温催化剂,脱硝工艺系统主要包括烟气系统、烟气再热系统、氨水储存及供应系统、氨水直喷系统、SCR反应器、SCR催化剂、吹灰及控制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煤矸石的立窑煅烧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配料输送系统:将煤矸石筛分后送入料仓,仓下的稳料给料机计量给料,输送到提升机送达窑顶储存仓,通过布料装置均匀布入炉内。
步骤2:煅烧系统:物料均匀布料进入窑内,在窑底出料装置和重力的作用下,物料由上向下移动,经过预热、烧成、冷却自窑底排出;助燃空气由底部鼓入,自下向上流动,物料和气流逆向运动,运动过程中进行热交换,在预热段高温烟气将热量传递给物料,预热物料同时降低烟气温度;在冷却带,高温物料携带的热量对助燃空气进行了预热,同时冷却烧成的产品,在高温带热空气传热给燃煤和含有热值的,帮助燃烧,和燃煤加热过程中排出烟气以及布料产生的粉尘随气流向窑顶流动,在排烟风机和烟囱的引力作用下排出窑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淮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3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