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高架桥零距离穿越在建深基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21807.6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7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颖;丁春林;陆玉和;安刚建;王充;周超;苗李欣;任壮;朱海星;袁正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5/34;E02D17/00;E02D5/46;E02D15/02;E02D27/12;E02D27/14;E01D19/02;E01D21/00;E02D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创致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6127 | 代理人: | 刘素霞 |
地址: | 230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架桥 零距离 穿越 在建 基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铁高架桥零距离穿越在建深基坑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位置的外围先施工一圈三轴搅拌桩;步骤2,在紧贴三轴搅拌桩的内围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步骤3,在地下连续墙内部开挖基坑,采用随挖随撑、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基坑的开挖;步骤4,人工捡底,分段浇筑混凝土垫层;施工素混凝土封底;步骤5,在三轴搅拌桩的外围施工高压旋喷桩;步骤6,施工高铁或高架桥的桩基、承台、桥墩与桥梁。该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基坑开挖和桥梁建设之间的互相扰动,避免沉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铁高架桥零距离穿越在建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也越来越复杂,高铁高架桥跨越在建的深基坑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对于高铁高架桥跨越基坑工程,在开挖基坑的同时,需要避免对既有相邻建筑物的干扰,还要注意临近工程的互相影响。当周围建筑距离基坑过近时,会对基坑的变形产生很大的影响。基坑的开挖势必会对周围建筑(即高铁高架桥等建筑)的稳定产生影响,高铁高架桥的建设也会加剧基坑的变形。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高架桥零距离穿越在建深基坑的施工方法,以至少解决目前高铁高架桥建设与深基坑的建设相互影响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铁高架桥零距离穿越在建深基坑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施工基坑围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之前,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位置的外围先施工一圈三轴搅拌桩,三轴搅拌桩的深度至少穿透淤泥层;
步骤2,在紧贴三轴搅拌桩的内围施工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深度大于后续施工的高铁或者高架桥桩基的深度;
步骤3,在地下连续墙内部开挖基坑,采用随挖随撑、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基坑的开挖;
步骤4,基坑开挖到距离基底20cm后,停止机械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捡底,然后分段浇筑施工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完全凝固后,施工素混凝土封底;
步骤5,在三轴搅拌桩的外围施工高压旋喷桩,以对地下连续墙外围进一步加固;
步骤6,在高压旋喷桩凝固后,在高压旋喷桩加固区域施工高铁或高架桥的桩基,桩基为多根并列设置的灌注桩;再以灌注桩为基础施工承台与桥墩,然后采用架桥机跨基坑施工桥梁。
如上所述的施工方法,优选地,基坑宽30m、深22.5m,基坑距承台0.6m;
三轴搅拌桩采用湿法施工工艺,三轴搅拌桩紧贴地下连续墙,以对地下连续墙起到支撑作用;
三轴搅拌桩的直径范围为800-900mm,处于同一排的三轴搅拌桩中任意两个之间的间距范围是550-650mm,以使任意相邻的两个三轴搅拌桩具有相互交叉的部分;
所述三轴搅拌桩的深度穿透淤泥层0.8-1.2m,三轴搅拌桩的注浆材料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如上所述的施工方法,优选地,地下连续墙的厚度范围为1150-1250mm,地下连续墙的深度范围为67.32-71.72m;地下连续墙采用H型钢接头。
如上所述的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3中,先在地下连续墙的顶部设置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然后随着向下开挖依次设置混凝土支撑或者钢支撑。
如上所述的施工方法,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支撑的截面为900mm× 1200mm的矩形截面,混凝土支撑采用C30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1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