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延迟网络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0262.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8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云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08 | 分类号: | H04L67/1008;H04L67/101;H04L67/1029;H04L67/1042;H04L61/4511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曾国辉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迟 网络 系统 及其 通信 连接 方法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延迟网络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多个分发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域名解析设备,每一分发服务器均通信连接多个分发节点,用户终端通过多个分发节点连接到分发服务器;方法应用于该系统,包括:当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网络通信请求时,基于域名解析设备进行域名解析,并基于域名解析结果,确定与用户终端在同一区域的目标分发服务器;基于目标分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分发节点的状态信息,确定目标分发节点,并基于目标分发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将各目标分发节点作为用户终端和目标分发服务器通信链路上的通信节点,建立通信连接。本发明从传输距离、空闲状态和多节点传输等方面,实现网络延迟的多维度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延迟网络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依赖网络的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网络低延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视频观看、网上支付、即时通讯、游戏、新闻阅读、直播等依赖网络的应用,随着网络延迟的降低,网速也就越快,服务器响应该类应用的时间,也就是网络延迟越小。
服务器放在某个确定的位置供人们访问使用,不同区域的人们访问同一服务器会因为传输介质的传输距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传输时间,传输距离越长则传输时间越长,即网络延迟越大;反之传输距离越短则传输时间越短,网络延迟也就越小。即便对于同一地区的人们访问同一服务器,也会因为访问量的大小而影响网络延迟。因此,如何设置尽可能低延迟的网络,并通过连接该网络快速访问服务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延迟网络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连接低延迟网络以快速访问服务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延迟网络的通信连接方法,应用于低延迟网络系统,所述低延迟网络系统包括多个分发服务器、用户终端和域名解析设备,每一所述分发服务器均通信连接多个分发节点,所述用户终端支持通过多个所述分发节点连接到所述分发服务器;
所述低延迟网络的通信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网络通信请求时,基于域名解析设备对所述网络通信请求进行域名解析,并基于域名解析结果,确定多个分发服务器中与所述用户终端在同一区域的目标分发服务器;
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分发节点的状态信息,确定多个所述分发节点中的目标分发节点,并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的访问地址,将各所述目标分发节点作为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之间通信链路上的通信节点,建立所述通信链路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多个分发节点的状态信息,确定多个所述分发节点中的目标分发节点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监控通信连接的各所述分发节点的并发信息、带宽信息和异常信息,并根据所述并发信息、带宽信息和异常信息,确定各所述分发节点的状态信息;
由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基于各项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所述分发节点中空闲率大于预设值的空闲分发节点,并将所述空闲分发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分发节点。
可选地,所述域名解析设备包括本地解析设备,以及与所述本地解析设备通信连接的负载均衡设备;
所述基于域名解析设备对所述网络通信请求进行域名解析,并基于域名解析结果,确定多个分发服务器中与所述用户终端在同一区域的目标分发服务器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本地解析设备判断是否缓存有与所述网络通信请求对应的目标访问地址,若缓存有所述目标访问地址,则将所述目标访问地址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作为所述目标分发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云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云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2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