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煤泥作为造孔剂制备定向多孔SiC陶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0208.2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庚;白建光;黄瑞;何天颖;梁利东;黄传卿;王润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5/575;C04B35/622;C04B35/63 |
代理公司: | 安徽善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0 | 代理人: | 黄玲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作为 造孔剂 制备 定向 多孔 sic 陶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煤泥作为造孔剂制备定向多孔SiC陶瓷方法,属于多孔陶瓷技术领域。采用SiC粉料作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煤泥作为造孔剂,经湿法混料后经干压成型得到坯体,将坯体干燥、烧结后得到定向多孔SiC陶瓷。本发明采用煤泥作为造孔剂,升温至重烧结温度过程中,煤泥内部形成的多孔碳补充了其他造孔剂造成的碳缺失,促进了相对密度的提高。低熔点挥发性物质和反应生成的SiC可以促进定向多孔形成,形成光滑柱状组织。本发明原料易得、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制得的多孔陶瓷具有气孔定向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相对密度和轴向抗折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孔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煤泥作为造孔剂制备定向多孔SiC陶瓷方法。
背景技术
定向多孔SiC陶瓷以其特殊的气孔定向分布特征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技术熔体过滤、燃烧反应器及芯片等高技术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而目前传统的定向多孔SiC陶瓷制备方法(诸如冷冻干燥法、挤出成型和模板法等)制备的定向多孔陶瓷相对密度不高、强度较低,大大限制了这类多孔陶瓷的应用。专利CN101323524以SiC、碳粉、硅粉和氧化硅为原料,利用炉内沿轴向存在温差分布制备了定向多孔SiC陶瓷,但是这种颗粒松散堆积制备得到的多孔陶瓷同样强度也比较低,刘光亮、刘波波等先后采用SiO2和Si3N4作为造孔剂制备了气孔具有定向分布特征的定向多孔SiC陶瓷,申请人采用Fe2O3作为造孔剂干压成型烧结后制备了孔筋密度和强度很高的定向多孔SiC陶瓷,并且通过调节造孔剂含量实现了孔径尺寸控制。然而这种温度场的梯度分布导致试样底部高温区域产生了大量Si2C和SiC2,携带大量碳元素进行挥发,导致底部碳缺失,最终样底部与顶部气孔结构差异较大,也限制了这类材料应用,因而寻求一类既可以提供碳源,又可以促进定向孔形成的造孔剂比较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煤泥作为造孔剂制备定向多孔SiC陶瓷方法,一方面利用煤泥高温热解形成的多孔碳提供碳源,另一方面利用煤泥中大量氧化硅成分作为造孔剂,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煤泥作为造孔剂制备定向多孔SiC陶瓷方法,分为以下步骤:
1)添加15-35%煤泥至SiC粉料中进行湿法混料,浆料干燥后加入适量5% PVB水溶液,造粒后进行干压成型,得到坯体;
2)坯体干燥后进行重烧结即得到定向多孔SiC陶瓷。
优选地,混料后的粒度尺寸为320目。
优选地,湿法混料的时间为12h。
优选地,干压成型的压力为5吨。
优选地,步骤3)中,干燥的温度为120℃,干燥的时间为12h。
优选地,烧结是在氩气气氛、0.8MPa的炉压下自室温起以100ºC/min的升温速度升至2150℃,保温2h,再以10ºC/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定向多孔SiC陶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定向多孔SiC陶瓷的方法中,煤泥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以及较高含量碳元素,升温至1000℃碳元素转换为多孔碳,升温至1600℃多孔碳又与氧化硅反应生成SiC,升温至2100℃氧化铝及其他成分挥发,残余大量细小颗粒SiC和大量多孔碳。挥发性物质和反应生成的SiC可以促进定向多孔形成,而大量残余多孔碳可以提高相对密度,为试样底部提供碳源,阻止试样底部大量碳流失,保证试样底部和顶部结构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定向多孔SiC陶瓷轴向微观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未经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0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