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9887.1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4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卓;杨雪;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9/00;C02F1/463;C02F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擎智秉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强化 气浮厌氧 生物反应器 | ||
本申请涉及废水处理技术。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电絮凝物理气浮稳定和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提高并稳定气浮法净化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中布置有厌氧污泥床,在所述反应腔中设置有电絮凝装置。本申请在生物厌氧反应器中增加了电絮凝气浮功能,整个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生物厌氧反应器自产沼气和电絮凝气浮产气的双气源,节省了运行费用;电絮凝气浮产生的气泡微小均匀,提高了悬浮物去除效果。本申请的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特别适合用于各种复杂和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废水处理技术,具体而言,涉及厌氧生物反应和电絮凝废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反应器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全混合厌氧消化器,到第二代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UASB)反应器,再到第三代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和内循环反应器。所处理的有机负荷从第一代反应器的0.5~1kg/(m3·d),跃升至如今第三代反应器的20~30kg/(m3·d)。随着有机负荷的提升,新型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佳,且加上厌氧生物反应器无需曝气,剩余污泥产量低和沼气能源回收的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如啤酒废水、造纸废水和食品加工废水等。
厌氧生物反应器基本结构包括一个耐腐蚀反应腔,反应腔内布置有厌氧污泥床,早期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是由荷兰的Lettinga教授等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反应器由一个圆柱形反应腔构成,底部安装有进水管和布水器,厌氧污泥床布置在布水器上方,反应器工作时,废水经过均匀布水进入反应器底部,自下而上地通过厌氧污泥床进行生物降解反应,最后通过三相分离器去除固体废物、收集沼气和液体。
膨胀颗粒污泥床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UASB反应器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使反应器内的液体上升流速远远高于UASB反应器,高的液体上升流速消除了死区,获得更好的泥水混合效果,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906041A,就公开了一种自气浮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以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为代表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因其具有较大的高径比,再加外循环回流,使得反应器内的上升流速很大,可达到3~7m/h。较高的上升流速使颗粒污泥床呈膨胀态,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强化了传质,因此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处理溶解态污染物为主的废水时可取得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但厌氧生物反应器自产气流气浮作用的不稳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反应器内的上升流速增加该问题会进一步凸显,特别是用来处理以颗粒态污染物为主的废水,如畜禽养殖废水和屠宰废水等时,不稳定且较高的上升流速和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导致颗粒态污染物来不及被水解转化就随出水流出,因此处理效果下降明显,这限制了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等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在此类废水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电絮凝物理气浮稳定和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提高并稳定气浮法净化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中布置有厌氧污泥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腔中设置有电絮凝装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污泥床顶部设置有污泥分散栅,所述电絮凝装置位于所述污泥分散栅上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絮凝装置与所述污泥分散栅之间设置有废水整流栅。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水整流栅靠近所述电絮凝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9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