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9887.1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4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卓;杨雪;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9/00;C02F1/463;C02F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擎智秉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强化 气浮厌氧 生物反应器 | ||
1.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中布置有厌氧污泥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腔中设置有电絮凝装置;
所述电絮凝装置包括电极板组和电源;
所述电极板组由阳极板和阴极板交替排列构成,所述阳极板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阴极板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阳极板采用铁板构成;
所述反应腔包括上圆筒、下圆筒和渐缩管,所述上圆筒和下圆筒通过渐缩管连接;所述下圆筒自下向上分别为集泥区、布水区、污泥床层区和缓冲区;所述渐缩管和上圆筒为电絮凝气浮区,所述电絮凝装置安装在所述电絮凝气浮区;
所述集泥区底部设有污泥斗,污泥斗连接排泥管;所述的布水区设有进水总管,管口向下面向反射板;所述的污泥床层区的顶部设有污泥分散栅;所述的缓冲区的底部设有观察孔;所述的电絮凝气浮区设有中心管、降流室、升流室和集气室,中心管下部设有废水整流栅,中心管中部设有电极板组,中心管上部连接喇叭口,降流室顶部设置集渣槽和刮渣机,升流室外接出水槽和外循环管,出水槽中设置水位调节器,集气室顶部设有排气管、充气管和气体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高径比为(5~10)∶1;所述的集泥区、布水区、污泥床层区、缓冲区和电絮凝气浮区的体积比为1∶1∶(11~13)∶(5~7)∶(3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絮凝强化自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的管口距离反射板为150~300mm;
所述污泥分散栅的直径与污泥床层区(Ⅲ)的直径相同,所述污泥分散栅的高度为50~100mm,栅条间距为10~20mm;
所述观察孔直径为100~150mm;
所述中心管、降流室和升流室由三个同心圆筒构成,直径之比为1∶(1.8~2.8)∶(1.8~2.8);
所述中心管直径与污泥床层区直径相同;
所述整流栅高度为150~200mm;所述的电极板组高度为300~500mm,板间距为30~50mm;阳极板厚度为10~15mm;
所述喇叭口下口直径与中心管直径相同,上口直径为1.5倍下口直径;
所述的降流室底部坡度为1~1.73,筒体距离底部150~250mm;
所述集渣槽槽宽为150~300mm,集渣槽的上缘高于喇叭口上口500~750mm;
所述刮渣机的刮刷下缘低于集渣槽上缘1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98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