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的养殖系统及治理病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17832.7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3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尉岩;张壮志;钱瑞;潘金华;梁刚;孙明;焦金菊;翟珂;冯思奇;颜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3 | 分类号: | A01K61/13;A01K61/20;A01K61/54;A01K61/8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孟令鲁 |
地址: | 26401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海蜇 防治 隐核虫病 养殖 系统 治理 病害 方法 | ||
本申请为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的养殖系统及治理病害的方法,其中,养殖系统包括管桩围网主体,上运动体具有动力驱动单元;下运动体具有多个容纳腔,下运动体对应各容纳腔的侧面具有喷料头和喷气头;升降组件连接于上运动体和下运动体之间;喷气组件和喷料组件,喷气组件与喷气头连通,喷料组件与喷料头连通,通过上述方案使下运动体贯穿在各个垂直水层区域之间可以上下移动,并配合下运动体喷料,从而引导海蜇和鱼类向下运动体处靠近,增加海蜇与鱼类的接触几率,增加海蜇对隐核虫滤食的量,下运动体移动还增加海蜇的活动单范围,避免内部养殖区域内海蜇在某一位置停留、聚集,从而避免隐核虫病在内部养殖区域某一区域尤为严重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养殖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的养殖系统及治理病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寡膜纤毛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隐核虫属的一种。刺激隐核虫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生与鱼类放养密度过大有密切关系,流行季节为夏季和秋季。感染小瓜虫的病鱼,其体表、鳍、鳃部有很多小白点,因而小瓜虫病一般也称为“白点病”。小瓜虫是许氏平鮋、斑石鲷、大黄鱼、鲈鱼等海水鱼中常见的寄生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海水鱼类。当海水网箱水流不畅、高密度养殖、有机物过多时,很容易感染小瓜虫而致病。目前,在封闭养殖系统中,如陆上养殖车间或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小瓜虫病的治疗方法:一是化学药物法,养殖过的池塘用含氯消毒剂、高锰酸钾消毒;二是淡水浸泡法;三是硫酸铜治疗法,四是网箱壁上泼洒生石灰水等方法。但以上方法仅适合封闭养殖系统,在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或者海水网箱养殖中,且不说化学药物毒性对鱼类的损伤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化学药物防治也是适得其反。其原因是隐核虫在药物刺激下会形成孢囊,用以度过外界的应激变化,但是在孢囊内细胞核的分裂并未停止,一旦药效失去作用,孢囊破裂,虫卵倾巢而出。另外,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或海水网箱养殖系统,由于水流实时交换,因此,很难保持药物浓度,达不到防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由于水流实时交换,因此很难保持药物浓度,目前的化学药物法和泼洒生石灰水这种物理方法在管桩围网生态养殖系统中达不到防治的目的的问题,本申请是为一种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的养殖系统及治理病害的方法,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其中,利用海蜇防治隐核虫病的养殖系统,包括管桩围网主体,用于形成内部养殖区域,还包括:
上运动体,上运动体具有动力驱动单元,驱动上运动体在内部养殖区域的水面移动;
下运动体,下运动体具有多个容纳腔,下运动体对应各容纳腔的侧面具有喷料头和喷气头;
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连接于上运动体和下运动体之间,上运动体能够通过升降组件带动下运动体升降;
喷气组件和喷料组件,喷气组件与喷气头连通,喷料组件与喷料头连通。
优选的,下运动体对应各容纳腔的侧面还转动设有喂料管,喂料管与一伸缩缸铰接,伸缩缸铰接于下运动体,伸缩缸带动喂料管相对下运动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时,喂料管的一端与喷料头对准,第二位置时,喂料管的一端远离喷料头并呈竖直状态设置。
优选的,喂料管包括刚性段和柔性段,刚性段靠近喷料头设置,下运动体在喷料头的外围一周设有环形密封槽,刚性段在靠近喷料头的一端套设有密封环,喂料管在第一位置时,密封环卡入密封槽内。
优选的,喂料管内孔粘结有海绵层,海绵层在喂料管的内孔圆周方向上占喂料管的内孔圆周的1/3。
优选的,喷气组件包括:
空气增压泵,空气增压泵设置于上运动体的舱体内;
输气管,输气管为可伸缩管,连接于空气增压泵与喷气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7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