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5468.0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8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仁;杨泽荣;陈子昌;杨美;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675900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加工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红茶加工方法包括依序进行的如下步骤:鲜叶萎凋,在预设温度及预设湿度的条件下,对茶鲜叶进行萎凋处理,得到第一预设含水量的萎凋茶叶;茶叶匀水,将所述萎凋茶叶包裹后置于避光通风处,静置预设时间,得到叶脉变红的匀水茶叶;茶叶揉捻,对所述匀水茶叶进行揉捻,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茶叶烘干,对所述茶胚进行烘干处理。本发明的红茶加工方法及红茶,解决了传统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冲泡后茶汤色深、花香不显、以及滋味存在酸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经过重发酵(多酚类保留量小于50%)制成的茶,初制基本工艺是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内含多种维生素,叶片及汤呈红色。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发酵能促使茶多酚类物质发生酶性氨化,产生茶红素、茶黄素等氨氧化产物,茶黄素和茶红素对红茶的汤色和滋味起着重要作用,茶黄素是影响红茶汤色亮度、香味的鲜爽度和浓烈度高低的重要因素,红茶汤色的明亮度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红素是决定红茶汤色红艳程度的主要因素,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所以红茶具有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但传统滇红茶制作工艺“发酵”环节耗时长,各制茶人掌握程度不一,且“发酵”是揉捻之后的一道独立工序,下一道烘干环节无法弥补因“发酵”不足或过度造成的品质问题,因而滇红茶品质高低不齐成为常态,导致了消费者对滇红茶认知混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人们对红茶的冲泡口感、茶汤色泽以及茶汤香气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红茶,特别是滇红茶,在冲泡后,茶汤颜色较深,呈现为深红色,茶汤口感微酸、微苦,该滇红茶特有的花香未全部激发出来,影响了消费者对滇红茶的接受度以及品茶的感受。另外,经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成品颜色以及茶叶外观等指标上也达不到高品级茶叶的要求。
目前所有发酵类茶,如浅发酵,轻发酵,重发酵,茶类加工过程中,目前因加工艺的局限,减少或者去除茶叶的苦和涩味基本是凭借经验,没有稳定的方法通过工艺控制去除或者有效减少苦和涩的口感,以至于茶叶的口感因加工水平而参差不齐,增加了消费者选茶难度,从而加大了茶叶销售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红茶,解决了传统工艺加工后的红茶,在冲泡后茶汤色深、花香不显、以及滋味存在酸感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方法,包括依序进行的如下步骤:鲜叶萎凋,在预设温度及预设湿度的条件下,对茶鲜叶进行萎凋处理,得到第一预设含水量的萎凋茶叶;茶叶匀水,将所述萎凋茶叶包裹后置于避光通风处,静置预设时间,得到叶脉变红的匀水茶叶;茶叶揉捻,对所述匀水茶叶进行揉捻,得到叶片完全变红的茶胚;茶叶烘干,对所述茶胚进行烘干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萎凋茶叶的第一预设含水量为37.5%~44.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温度为18℃~23℃,所述预设湿度为60%~70%。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萎凋茶叶的体积至少为所述茶鲜叶的体积的三分之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茶叶匀水之前还包括茶叶动态匀水,对所述萎凋茶叶进行翻滚处理,翻滚处理的时间为30mim~35min。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翻滚处理的转速为8转/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5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毛茶热加工方法及豆香红茶
- 下一篇:变压器套管胶珠起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