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静态测试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估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13037.0 | 申请日: | 202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0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康凯旋;林晨;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7/40;G01S7/41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25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静态 测试 雷达 最大 作用 距离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测试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估计方法,基于雷达系统有效辐射功率测试和接收灵敏度测试,构建雷达有效辐射功率表达式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表达式;将雷达有效辐射功率表达式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表达式代入雷达方程,构建雷达对特定RCS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估算公式,使雷达方程中的各参数转化为静态测试系统可计量测试的参数;对目标起伏类型和波束扫描或形状损失进行修正,构建雷达对特定RCS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修正公式;对静态测试系统参数进行计量校准,完成雷达对特定RCS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估计。本发明能够较好反映雷达系统内在损耗和处理增益下的探测性能,具有组织试验难度较小和节省试验成本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系统试验与测试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静态测试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最大作用距离指标一般通过外场动态检飞试验考核验证,若能在动态检飞试验前通过静态测试估计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对降低考核试验通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常规体制雷达可通过静态测试天线增益、发射功率、噪声系数、系统损耗、信号处理增益等雷达相关参数来估计雷达最大作用距离。相控阵体制雷达由于阵面集成设计,阵面装配完成后,发射功率、噪声系数、系统损耗等参数没有相应的测试接口,往往无法独立测试这些参数,而且相控阵收发通道较多,不便于逐一进行测试每个通道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法静态测试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估计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静态测试的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于雷达系统有效辐射功率测试和接收灵敏度测试,构建雷达有效辐射功率表达式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表达式;
步骤2,将雷达有效辐射功率表达式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表达式代入雷达方程,构建雷达对特定RCS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估算公式,使雷达方程中的各参数转化为静态测试系统可计量测试的参数;
步骤3,对目标起伏类型和波束扫描或形状损失进行修正,构建雷达对特定RCS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修正公式;
步骤4,对静态测试系统参数进行计量校准,完成雷达对特定RCS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估计。
进一步的,步骤1中,基于雷达系统有效辐射功率测试,构建雷达有效辐射功率EPR表达式为:
其中,G1为有效辐射功率测试时所用标准喇叭增益;L1为有效辐射功率测试时所用测试电缆和衰减器的总损耗;λ为雷达工作波长;RL为雷达阵面天线到A端配试标准接收喇叭的距离;P1为有效辐射功率测试时峰值功率计或频谱仪的峰值功率读数。
进一步的,步骤2中,基于雷达系统接收灵敏度测试,构建最小检测信噪比SNmin表达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13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