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用液压换向阀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5378.3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3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夏永升;有令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3/04 |
代理公司: | 山东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刘继枝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液压 换向 | ||
1.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设有阀体、阀杆、压缩弹簧、气缸,所述阀体的左端设有密封装置,阀体内设有腔体,所述阀杆设置在腔体内,压缩弹簧设置在阀杆和气缸之间,压缩弹簧左右两端设有限位结构,气缸内设有塞体,气缸右侧设有盖体,气缸上端设有换气口,所述阀体设有油路径,所述油路径包括进油口P、工作口C、回油环槽和沉割槽,进油口P和回油口T和T1之间的连通回油通道,回油环槽设置在阀体的左右两端,回油通道左右连接互通,回油通道与回油口T和T1相互连通,所述回油口分别为油箱阀回油口T和油缸阀回油口T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阀孔堵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压缩弹簧两端的弹簧挡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包括定活塞和动活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口包括下降气口和举升气口,所述盖体为气缸后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P为油箱阀和油缸阀采用同一进油口P,进油口P内设有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阀设有回油口T,交换丝堵及组合胶圈安装在T1口上,交换接头安装在工作口C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阀设有回油口T1,交换丝堵安装在T口,交换接头、组合胶圈安装在T1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端设有0型密封圈和安全阀组件,阀体中部设有油缸阀和油箱阀安装孔,油缸阀安装孔数量为四个,油箱阀安装孔数量为三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用液压换向阀,其特征在于两用液压换向阀工作步骤:
步骤1:非工作状态,此时下降气口、举升气口均处在排气状态,两用液压换向阀的阀杆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处在左右行程的中间位置,此时工作接口C被阀杆封堵,举升油缸与阀体的进油、回油均不相通;当高压油泵供出的液压油经该阀进油口P进入阀体,经阀杆右端沉割槽到阀体右端回油环槽到回油通道经油箱阀回油口T或油缸阀回油口T1直接回到油箱,此时油泵供油处在无压循环卸荷状态;
步骤2:货箱举升,阀杆处左端位置,当下降气口排气,举升气口进气,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到动活塞右端推动活塞同时带动阀杆、弹簧挡圈向左移动8毫米,同时使得复位弹簧压缩到位,此时阀杆将进油口P与回油环槽通道封堵,将进油口P与工作接口C接通,液压油经进油口P进入阀体,经阀杆中部沉割槽直通工作接口给油缸供油进行举升,阀杆左端中心有一个阻尼小孔,阻尼小孔将阀杆左端空间与回油口始终保持相通,正常举升过程中,阀杆左端压力与回油口的压力保持平衡,阀杆处在稳定状态;当举升载荷超过额定值时,举升油口的压力油经油道进入到安全阀组件的右端,推动安全阀芯向左移动,打开安全阀,液压油进入油道到阀杆左端,由于阻尼小孔的作用,阀杆左端油压迅速升高,建立起一个向右的推力,当这个推力达到可以克服动活塞向左的推力时,开始推动阀杆向右中间位置移动,使得液压系统处于中位卸荷状态,以起到对液压系统的安全保护作用;
步骤3:货箱下降,阀杆处右端位置,当下降气口进气,举升气口排气,压缩空气进入到动活塞左端,推动活塞并带动阀杆向右移动到右端死点,同时推动弹簧挡圈、压缩弹簧,使得压缩弹簧向右压缩到位,此时油泵所供液压油经进油口P进入沉割槽经右端回油环槽到回油通道,经回油口回油,供油系统处于卸荷状态;举升油缸内液压油受汽车货箱自重的作用将液压油压回到工作接口,通过阀杆左端沉割槽经左端回油环槽、回油通道至回油口进行回油到液压油箱,实现货箱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山特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53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