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4959.5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4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原路生;金家楣;祁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2 | 分类号: | H02N2/02;H02N2/04;H02N2/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刘辉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顺序 控制 策略 模式 压电 驱动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装置包含基座、圆柱滚子直线导轨、作动轴和两个驱动模块;驱动模块结构包含滑台、微分尺、微分尺固定座、驱动组件固定座、压电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控制两个驱动模块的运动的时序和频率,使作动轴产生不同步序的周期运动,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使作动轴实现粘‑滑、滑‑滑及粘‑粘多种运动模式,从而可以在高精度、高速及高负载等多种模式中转换。本发明可靠性高、输出推力大、精度高,通用性较好,易于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驱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直线压电传动装置是一种基于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的作动器,因其相应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在生物、机器人及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微纳操控的应用中。但是,受限于其输出行程较小、输出性能单一,导致其应用不够广泛。因此,如何增大直线压电传动装置的输出行程及优化其输出性能成了直线压电作动器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提高装置性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包含基座、圆柱滚子直线导轨、作动轴、以及第一至第二驱动模块;
所述作动轴呈条状、通过所述圆柱滚子直线导轨和所述基座相连,使得作动轴能够沿所述圆柱滚子直线导轨自由滑动;
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模块结构相同,均包含滑台、微分尺、微分尺固定座、驱动组件固定座、压电驱动组件;
所述滑台包含基板和滑板,其中,所述基板上端面设有若干平行的滑轨;所述滑板下端面设有若干和所述基板上滑轨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板和基板相互配合,使得滑板平行于基板且能够相对基板沿基板上的滑轨自由滑动;
所述微分尺固定座和所述基板固连,其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微分尺的安装孔;所述微分尺固定在微分尺固定座的安装孔中,其输出轴平行于所述基板上的滑轨且和所述滑板的侧壁固连,用于驱动所述滑板相对基板滑动并读取滑动的位移量;
所述压电驱动组件包含壳体、压电叠堆、传动件、碟簧和驱动足,其中,所述壳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中心设有通孔的空心柱体;所述传动件包含底盘和传动杆;所述底盘呈圆盘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传动杆一端和底盘同轴固连,另一端从壳体设有通孔的一端伸出后和所述驱动足固连;所述碟簧套在传动杆上,一端和壳体内壁相抵,另一端和传动件的底盘相抵;所述压电叠堆设置在壳体内,一端和壳体的封闭端固连,另一端和所述传动件的底盘固连;
所述压电驱动组件的壳体通过驱动组件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滑板上;
所述第一、第二驱动模块的基板均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第一、第二驱动模块基板上的滑轨均垂直于作动轴,第一、第二驱动模块压电驱动组件的传动杆相互平行,第一、第二驱动模块压电驱动组件的驱动足均和作动轴相抵,且第一驱动模块压电驱动组件的传动杆和作动轴之间的夹角不是直角。
作为本发明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作动轴和第一、第二驱动模块的驱动足相接触的一面设有陶瓷材料制成的摩擦层,以提高摩擦性能和耐磨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顺序控制策略的多模式压电驱动装置的工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如果需要驱动作动轴正向运动:
步骤A.1),调整第一、第二驱动模块的微分尺, 使得第一、第二驱动模块的驱动足均向作动轴施加预压力F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4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