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透镜、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分叉光纤装置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04219.1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0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凌建鸿;章贤骏;方涌;胡姜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04 | 分类号: | G02B1/04;G02B1/113;G02B1/14;C08G18/65;C08G18/64;C08G18/32;C09D175/04;C08H7/00;C08J7/046;C08L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李宇翔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透镜 制备 方法 及其 分叉 光纤 装置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光学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透镜、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分叉光纤装置中的应用。光学透镜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塑料基底,包含聚氨酯树脂、有机硅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微粒、交联剂、紫外线吸收剂、羟基环己烷苯酮的组合物为硬质膜层,包含有机硅化合物、二氧化硅的组合物为抗反射膜层,该光学透镜透光性好、折射率高,抗刮性好,耐热性能优异,硬质膜层与塑料基底之间粘结性强,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透镜、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分叉光纤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光学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的光学元件,在相机、光学仪器、手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光学透镜材料主要有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两种,其中玻璃透镜有优良的透光率和耐热性能,且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因此在传统的高端光学透镜领域占据主要地位,但玻璃透镜价格昂贵,且加工工艺复杂,限制了光学透镜的应用。随着一些高透光率、低吸湿性、具有良好抗冲击性的新型光学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塑料透镜的应用日益广泛。
光学透镜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光学器件,材料的选择以及成型加工工艺对光学透镜性能的好坏影响巨大。光学透镜用塑料材料需满足以下几点:1)在要求通过的波长范围内,透光率尽量大;2)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较小或者无双折射;3)机械加工性能良好,抗冲击性能好;4)物理化学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收缩、变形,抗老化、抗化学腐蚀;5)热敏性较差,外形尺寸不容易受到湿度和温度影响。目前,常用的塑料透镜材料主要有聚碳酸脂、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等,这些材料均具有一定的缺点。塑料透镜加工过程中,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固有的特性,如热胀冷缩效应大,存在分子取向,双折射现象等,采取普通的加工工艺很难满足光学透镜的髙质量要求。因此,为满足对高质量光学透镜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对光学透镜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做出进一步地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透光率、高折射率,塑料基底与硬质膜层间粘合性好,抗刮性好,耐热性能优异的光学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包括:塑料基底、形成在塑料基底上的硬质膜层、以及形成在硬质膜层上的抗反射膜层;其中,
硬质膜层包括:聚氨酯树脂、硅氧烷树脂、有机硅化合物、交联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氧化物微粒、羟基环己烷苯酮。
所述聚氨酯树脂由山梨糖醇、4-氨基水杨酰肼改性黄腐植酸和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
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
上述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4-氨基水杨酰肼改性黄腐植酸、山梨糖醇混合,充入氮气,100~110℃下脱水1~4h,自然冷却至70~80℃,加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搅拌反应1~3h,降低温度至室温,加入三乙胺中和反应30~50min,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高速搅拌1~3h,最后在40~60℃下旋蒸得到聚氨酯树脂。
需要注意的是,山梨糖醇、4-氨基水杨酰肼改性黄腐植酸、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5~0.1:0.3~0.5。
需要注意的是,三乙胺的添加量为山梨糖醇质量的0.02~0.05倍。
本发明利用上述4-氨基水杨酰肼改性黄腐植酸为多元醇,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交联剂制得聚氨酯树脂,所得聚氨酯透明度高,抗刮性好,粘合性强、耐热性能优异;将该聚氨酯树脂制备光学透镜的硬质膜层,可获得较高的透明度和折射率,抗刮性好,耐热性能优异,且硬质膜层与塑料基底之间粘合性好,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所述4-氨基水杨酰肼改性黄腐植酸经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4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