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1512.2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邢秀玲;刘志强;吴清;魏佳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45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面取菌式 细菌 接种 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所述接种部分包括取菌头,所述取菌头为三棱柱体结构。通过将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改造成实体三棱柱,再与接种针有效衔接,三面取菌,能够大大满足不同体位姿势,不同取菌习惯的实验人员取菌,另外加大了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可以达到在接种时不易破坏细菌培养基,做到有效、方便取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
背景技术
在细菌等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利用接种工具将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有效接种。传统的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接种部分的取菌头为环形结构的接种环,结构如图1所示。接种环是一般接种细菌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结构,能够将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有效接种。
但是,传统接种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很容易使细菌培养基破损,容易造成使细菌埋在琼脂里,处于无菌状态,这部分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把握接种力度,就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即传统接种环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导致如果用力过度会造成培养基的破损,引起部分细菌不能正常生长,进而造成浪费。
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以上不良现象的发生,申请人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索出对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进行改造的新的细菌接种工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该三面取菌式新型细菌接种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接种时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能减少或避免对细菌培养基的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所述接种部分包括取菌头,所述取菌头为三棱柱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取菌头远离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平顶面、圆弧顶面或者圆锥顶面。
进一步,所述接种部分还包括接种杆和接种针,所述手持部分装配于所述接种杆的一端,所述接种针装配于所述接种杆的另一端;所述取菌头装配于所述接种针的一端。
更进一步,所述取菌头靠近所述接种针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接种针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接种杆内具有两端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接种针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夹紧机构的两个夹紧臂压紧在所述接种针的两侧。
更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
定位部件,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件上设置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的限位槽;
推杆,其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通槽内;
两个转动件,可翻转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限位槽内;
每个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推杆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固定连接;随着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接种针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夹紧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两个压紧弹簧,每个所述压紧弹簧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夹紧臂的一侧,且其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接种杆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随着所述手持部分朝向所述接种杆压紧移动,所述推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接种针的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1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