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救援机器鱼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1139.0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娇;方学林;高存强;韩冬;曲凯;刘俭佳;崔赫洋;姚光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救援 机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救援机器鱼,鱼体分为头部、胸部、腰部及尾鳍,头部与胸部连接,头部设有用于搭载救援物资的吸附投掷装置,胸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左胸鳍和右胸鳍,左胸鳍与右胸鳍分别通过左胸鳍舵机和右胸鳍舵机驱动,胸部壳体内部设置有密封舱体,背鳍安装于胸部干顶部,腰部与胸部连接,尾鳍与腰部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仿生机器鱼具有低功耗、机动性灵活、效率高和续航能力强的优点,以及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的特点,可满足长时间、大范围水下环境救援的需要。填补了机器鱼救援的空缺,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解决了恶劣环境的救援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仿生救援机器鱼。
背景技术
目前的小型船只对救生设备的投掷主要为人工投掷,这种投掷方式虽然较为简单, 但投掷的范围较近,且船只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较慢,对于远距离的救援无法起到快速、高效的作用,延误了最佳救援时间。
现需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投掷救生设备及物品的救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仿生救援机器鱼,提高救援效率,以实现高机动性高灵活性的仿生机器鱼来救援目标,并通过设计仿生机器鱼的综合负 载能力,让其可携带不同的紧急医疗包(如游泳圈、氧气罐、绷带等)以对落水人员进 行紧急“快救”,让救援目标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保障救援成功率。
这种仿生救援机器鱼,鱼体分为头部、胸部、腰部及尾鳍,头部与胸部连接,头 部设有用于搭载救援物资的吸附投掷装置,胸部两侧对称安装有左胸鳍和右胸鳍,左 胸鳍与右胸鳍分别通过左胸鳍舵机和右胸鳍舵机驱动,胸部壳体内部设置有密封舱体, 背鳍安装于胸部干顶部,腰部与胸部连接,尾鳍与腰部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鱼体前进由主驱动单元驱动,主驱动单元安装在胸部与尾鳍之间。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鱼体横向摆动通过横摆驱动单元驱动,横摆驱动单元安装在主驱动单元与尾鳍之间,主驱动单元与横摆驱动单元构成腰部。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主驱动单元驱动腰部摆动角度为正负50°,横摆驱动单元驱动尾鳍摆动角度为正负45°。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密封舱体内设置有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控制鱼体前进,上浮、下潜、投掷救援物资。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吸附投掷装置上设置有吸附组件,救援物资上设置有被吸附组件,吸附组件与被吸附组件通过电磁效应连接。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吸附组件采用电磁铁,电磁铁镶嵌在鱼体的头部或通过螺钉固定在鱼体的头部,被吸附组件固定安装在救援物资上。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主控单元由无线手柄控制,无线手柄上设置有前进、后退、 左转、右转、上浮、下潜及投掷救援物资开关按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外形及运动方式高度仿生虎鲸,通过调整机器鱼的质心和浮心,保证机器鱼在水中的姿态稳定;同时仿生机器鱼具有低功耗、机动性灵活、 效率高和续航能力强的优点,以及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并可大量投放 的特点,可满足长时间、大范围水下环境救援的需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无线手柄 遥控和自主避障游动。借助其头部优越的负载能力,通过电磁铁携带并投递救援所需 的医疗包,提高救援效率,保障救援成功率。填补了机器鱼救援的空缺,提高了救援 效率和成功率,解决了恶劣环境的救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仿生救援机器鱼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头部、2-胸部、3-腰部、4-尾鳍、5-左胸鳍、6-右胸鳍、7-密封舱体, 8-背鳍,9-主驱动单元,10-横摆驱动单元,11-主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仿生救援机器鱼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1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轨道信号采集器
- 下一篇:视频播放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