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层绞合结构缆芯的大芯光缆及其成型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00184.4 | 申请日: | 2021-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2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杨坤;秦浩;孙丽华;钱晓倩;李龙;张景瑞;濮志豪;濮小斌;吴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B29C48/15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刘晨 |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层 结构 光缆 及其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层绞合结构缆芯的大芯光缆及其成型工艺,包括光缆本体、加强防护组件,所述光缆本体由缆芯、阻水层、皱纹钢带以及外护套,所述阻水层贴合套设在缆芯外部,所述加强防护组件对应套设在阻水层外部,所述皱纹钢带对应包裹套设在加强防护组件外部。本发明通过缆芯成缆绞合采用特制带内齿轮的双向绞合盘,内层放置内层绞合的套管,外层放置外层绞合套管,利用齿轮传动实现内外层套管同时一次性绞合成型,区别于传统双层绞缆芯需要先生产内层缆芯后在绞合外层缆芯,本工艺内外层绞合一次成型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线芯采用1+4+10或0+4+10结构区别于传统的1+6+12或1+9+15等结构使得光缆具有更好的弯曲性能以及减小了光缆的外径,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双层绞合结构缆芯的大芯光缆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通过对管道光缆的铺设,实现信号的传输,目前由于5G建设的不断推进,光缆管道施工的场景越来越多,导致管道光缆的管道资源紧缺匮乏且传统的大芯数光缆生产周期长、运送困难、外径过大,另外一方面由于传统双层绞结构缆芯需要采用两次绞合工艺生产效率低,综上考虑设计这种大芯数双层绞合结构缆芯一次成型工艺及大芯数光缆。
传统的装置在如下不足:传统的双层绞合结构,成缆工序首先需要将中心加强件与内层套管SZ绞合后得到内层缆芯,再将内层缆芯作为中心元件,与外层套管进行二次绞合所得双层绞缆芯,实现光缆缆芯成型,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导致大芯数光缆出现生产周期长、运送困难、外径过大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层绞合结构缆芯的大芯光缆及其成型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层绞合结构缆芯的大芯光缆,包括光缆本体、加强防护组件,所述光缆本体由缆芯、阻水层、皱纹钢带以及外护套,所述阻水层贴合套设在缆芯外部,所述加强防护组件对应套设在阻水层外部,所述皱纹钢带对应包裹套设在加强防护组件外部,所述外护套包裹套设在皱纹钢带外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缆芯由多组线芯、线膏、多组阻水纱以及两组加强件组成,多组线芯在缆芯中呈层级分布,且多组线芯在缆芯中呈1+4+10结构分布,所述阻水纱间隔分布在各线芯之间,所述加强件对称分布在缆芯内,所述线膏填充在各线芯之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强件与线芯对应分布,且加强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线芯由多组光纤单体、纤膏以及松套管组成,多组光纤单体呈圆形绞合,所述松套管套设在多组光纤单体外部,所述纤膏分布在光纤单体、松套管之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强防护组件包括防火阻燃层、高温阻断层以及柔性缓冲层,所述高温阻断层包裹套设在阻水层外部,所述柔性缓冲层包裹套设在高温阻断层外部,所述防火阻燃层包裹套设在柔性缓冲层外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火阻燃层具体采用天然橡胶制成,所述高温阻断层具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柔性缓冲层具体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松套管采用新的二次被覆材料,所述松套管具体材料为短玻璃纤维增强PBT。
一种基于双层绞合结构缆芯的大芯光缆的成型工艺,
包括如下步骤:
S1,光纤原料预选:首先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选择对应成分、直径的材料备用,同时使用静电清除器对光纤原料进行预清理;
S2,光纤着色:将S1中备选的光纤原料输送至对应的着色模具中进行着色处理,紧接着进入紫外光固化炉进行快速固化,之后经过收线装置进行排线工序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01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