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排放有机浓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7308.8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闫俊峰;王晓波;马靖;钱虎;刘向元;牛仲良;翟静男;张志强;杜娟;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0171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有机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排放有机浓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零排放有机浓水于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进行生化处理;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含有30‑40vt%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中含有2500‑3500mg/L的微生物,微生物同时含有质量比为1:1.5‑2.5的厌氧菌和好氧菌。本申请充分利用有机浓水高COD的特点,将其作为生化污泥营养源之一,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降解反应,水体中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能使许多物质进行生化反应,绝大多数有机物因此而降解成为更简单的化合物,明显降低了水体中的COD含量,解决了零排放运行中所存在的零排放杂盐多以及处理杂盐费用高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零排放有机浓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零排放系统产生的有机浓水主要指由其中有机浓缩系统处理后得到的浓缩液,该浓缩液作为有机废水经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回收技术,会产生大量的杂盐,该部分的杂盐变成固废,处理费用高,且容易对装置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排放有机浓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零排放有机浓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零排放有机浓水于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进行生化处理;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含有30-40vt%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中含有2500-3500mg/L的微生物,微生物同时含有质量比为1:1.5-2.5的厌氧菌和好氧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活性污泥中含有3000mg/L的微生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微生物同时含有质量比为1:2的厌氧菌和好氧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生化处理时间为20-25h。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于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之前,还包括将待处理的零排放有机浓水于调节池中进行混合和调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经调节池处理后的水的氨氮总含量<220mg/L,COD<800mg/L,pH为8.5-9.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生化处理后的水于二沉池中进行沉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二沉池处理后的水于混凝沉淀池中与絮凝剂进行絮凝沉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5-10pp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混凝沉淀池处理后的水于活性炭过滤器中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后的水用于再回收利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通过将高COD的有机浓水通入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作为生化污泥营养源之一,使生化污泥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具有充足的碳源,有机浓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降解反应,绝大多数有机物降解成为简单的化合物,大大降低了水体中的COD含量,解决了零排放运行中所存在的零排放杂盐多以及处理杂盐费用高的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零排放有机浓水(即零排放系统产生的有机浓水)的再回收利用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7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