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均匀散热的储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6067.5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8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华;杨泽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7;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苏州一号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13 | 代理人: | 刘光垣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均匀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均匀散热的储能系统,含电池架、M个电池模块、M个集风罩、M个旋风风扇、以及两个隔风板。本发明通过在电池包的前端和后端设计隔风板,同时在隔风板上设置旋风风扇和对应的电池包相应,使得一台旋风风扇同时为若干个电池包散热降温,散热效率更高,各电池包的散热面更大,且风流基本为直线式因此散热更均匀;同时不需要在电池包上安装小风扇,降低了电池包的设计复杂内和制造难度,电池包内的空间得到高效利用,此外,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风道设计,改造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储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均匀散热的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储能领域,而某些领域尤其是大型储能领域,电池数量巨大,串并联复杂。由于锂离子在高温下锂离子电池的寿命会急剧缩短,甚至引发安全风险,因此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需要针对性的散热设计,尤其在大倍率和长时间应用时,这对电池的散热和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系统的空间利用率高、负荷低。
在锂离子电池储能领域,对于大型储能系统,往往是在集装箱中由数量众多的电池电池包串并联组成,而电池包内又由数量不等的锂离子电池串并联组成。对于现今广泛采用的风冷散热方式,除了使用空调整体降温外,一般还在电池包上安装有风扇,通过风扇将电池包内的热空气吸出或冷空气吹入。
在锂离子电池的Pack上增加了风扇降低了Pack的设计难度和空间利用率,同时风扇往往需要通过安装在Pack上的BMU供电,又增加了BMU的产热、零部件以及信息处理量。由于风扇较小,通风量有限,Pack内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是不均匀的,尤其数量较多或Pack较宽时,为了保障集装箱内温度的均匀,需要复杂的风道设计。众多风扇开启时,内部噪音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均匀散热的储能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均匀散热的储能系统,包含电池架、M个电池模块、M个集风罩、M个旋风风扇、以及第一至第二隔风板,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所述M个电池模块均放置在所述电池架上,每个电池模块均包含N个由上至下放置在电池架上的电池包,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所述电池包壳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有若干通风孔,且电池包壳体内设有联通其前端面通风孔和后端面通风孔的风道;
所述第一隔风板上设有M*N个和所述电池包前端面一一对应的通孔,且第一隔风板上的通孔和其对应的电池包前端面一一对应密闭相连;
所述M个集风罩和M个电池模块一一对应,M个旋风风扇和M个集风罩一一对应;
所述集风罩包含罩体和底板,其中,所述罩体和底板密闭相连使得罩体内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底板上设有N个和集风罩对应电池模块中N个电池包的前端面一一对应的进气孔,且底板上的进气孔和其对应的电池包前端面一一对应密闭相连;所述罩体上设有出气孔,且罩体上的出气孔和集风罩对应旋风风扇的空气入口 密闭相连;
所述第二隔风板上设有M个和所述M个旋风风扇空气出口一一对应的通孔,且第二隔风板上的通孔和其对应旋风风扇的空气出口一一对应密闭相连。
作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均匀散热的储能系统, M取5,N取3。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电池包的前端和后端设计隔风板,同时在隔风板上设置旋风风扇和对应的电池包相应,即一台旋风风扇同时为若干个电池包散热降温,使用旋风风扇时能够在隔风墙与箱体间形成类似墙体的“风墙”,经换风系统快速交换到箱体外,空调产生的冷空气在经过道进入电池包内,散热降温。使用此方法,散热效率更高,各电池包的散热面更大,且风流基本为直线式因此散热更均匀。同时不需要在电池包上安装小风扇,降低了电池包的设计复杂内和制造难度,电池包内的空间得到高效利用,此外,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风道设计,改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6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步态运动信息进行早期PD和ET的鉴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图增强现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