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十二小时超缓凝聚羧酸系泵送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93025.6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5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范显军;张冲;龚磊;彭方舟;李成勇;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徐立宁 |
地址: | 62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七十二 小时 缓凝 羧酸 系泵送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七十二小时超缓凝聚羧酸系泵送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缓凝型高性能泵送剂的初凝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咬合桩施工要求的技术问题。所述泵送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六偏磷酸钠0.5%~1.0%;葡萄糖酸钠5.0%~10.0%;白糖1.0%~3.0%;引气剂0.05%~0.1%;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0.05%~0.1%;保水剂0.2%~1.0%;聚羧酸减水剂母液15%~25%;聚羧酸保坍剂母液5%~15%;水余量。本发明的泵送剂能够在保证混凝土减水率的前提下,满足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至72h以上,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满足咬合桩施工工艺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七十二小时超缓凝聚羧酸系泵送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咬合桩是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条不配筋并采用超缓凝素混凝土桩(A桩)和一条钢筋混凝土桩(B桩)(采用全套管钻机施工)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在A桩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完成B桩的施工。混凝土灌注,在B桩施工中由于必须切割A桩,在A桩混凝土未达到某种强度的状态下,套管钻机的磨动和下切对A桩混凝土会产生损害。为此,采用延缓A桩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A桩混凝土处于末初凝的状态下施作B桩的施工方案。基于施工中这些特殊需求,要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至72小时,且不能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为满足此类施工工艺的要求,在预拌混凝土生产时,常规的缓凝型高性能泵送剂已不能达到要求。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缓凝型高性能泵送剂的初凝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咬合桩的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七十二小时超缓凝聚羧酸系泵送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缓凝型高性能泵送剂的初凝时间较短不能满足咬合桩的施工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七十二小时超缓凝聚羧酸系泵送剂,其制备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六偏磷酸钠0.5%~1.0%;
葡萄糖酸钠5.0%~10.0%;
白糖1.0%~3.0%;
引气剂0.05%~0.1%;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0.05%~0.1%;
保水剂0.2%~1.0%;
聚羧酸减水剂母液15%~25%;
聚羧酸保坍剂母液5%~15%;
水余量。
进一步的,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
六偏磷酸钠0.6%~0.9%;
葡萄糖酸钠6.0%~9.0%;
白糖1.5%~2.5%;
引气剂0.06%~0.09%;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0.06%~0.09%;保水剂0.4%~0.8%;
聚羧酸减水剂母液18%~22%;
聚羧酸保坍剂母液8%~12%;
水余量。
进一步的,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
六偏磷酸钠0.8%;
葡萄糖酸钠8.0%;
白糖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眉山海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93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