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87601.6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2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及娣;柯贤翠;朱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英索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郭龙龙 |
地址: | 44100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智能 电子 控制 车身 控制器 | ||
本发明提供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涉及汽车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主架;所述主架的前端下方位置开设有穿槽,且主架的顶部后端的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板,主架的延伸板左右两侧的上方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挡架,两个侧挡架与主架的连接位置为三角状,主架的内部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传动齿盘,两个传动齿盘的外端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分散板。齿条同步向后方位置进行滑动,通过齿条与两个传动齿盘的啮合配合,使得带动两个传动齿盘在主架内进行幅度旋转,使得两个分散板同步接触到侧挡架的内侧位置,将作用力传递至侧挡架进行抵消。解决了控制器受到碰撞的时候,作用力对控制器进行挤压导致损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整车发展,电气架构越来越复杂,为了降低整车成本,减少整车线束复杂度,支持面向客户的整车功能,车身域控制器扩展算力,能够兼容传统BCM功能,同时集成空调算法、门控逻辑、胎压监控等整车控制策略,实现车身控制件的配合,类似于目前车身域控制器还存在以下不足:在车身控制器在加装使用的时候,随车辆运动产生的震幅极易对控制器本体造成创伤,及控制器受到碰撞的时候,作用力对控制器进行挤压导致损毁,影响使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的车身域控制器,包括主架;所述主架的前端下方位置开设有穿槽,且主架的顶部后端的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延伸板,主架的延伸板左右两侧的上方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挡架,两个侧挡架与主架的连接位置为三角状,主架的内部左右两侧位置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传动齿盘,两个传动齿盘的外端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分散板,两个分散板的外端位置分别位于两个侧挡架的内部位置。
可选的,所述主架的底部两侧位置对称转动连接有一个限位钮,两个限位钮的上端位置分别与两个传动齿盘底部前端位置相贴合,主架的前端位置贴合有壳罩,所述壳罩的后端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的两侧位置分别与两个传动齿盘中间的位置相啮合,且齿条位于主架前端下方的穿槽内。
可选的,所述壳罩后端中间位置设置有伸缩件,伸缩件的外侧位置设置有弹簧,伸缩件的后端位置与主架的延伸板中间位置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壳罩的内部中间位置放置有车身控制件,车身控制件的前端位置设置有线缆接口。
可选的,所述壳罩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L形状的加装架,加装架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加装架的通孔后端位置固定连接有加装件,加装件开设有槽孔,且加装件的槽孔位于加装架通孔的正后方位置。。
可选的,所述加装架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件,滑件的后端位置设置有弹簧,滑件的中后端位置滑动在加装件的槽孔内,滑件的弹簧前端位置与加装件后端位置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滑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块,滑件的凸块上端位置与压板的前端位置转动连接,压板底部前端后方位置转动连接有联动板,联动板的另一端位置与滑件的凸块转动连接,压板后端下方位置与车身控制件的顶部位置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齿条同步向后方位置进行滑动,通过齿条与两个传动齿盘的啮合配合,使得带动两个传动齿盘在主架内进行幅度旋转,使得两个分散板同步接触到侧挡架的内侧位置,将作用力传递至侧挡架进行抵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英索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英索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7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