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5450.0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谢敏倩;韩树康;张连飞;孙可;项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赵诗雨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器 以及 热交换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所述服务器包含机壳、主板、热源以及热交换器,主板设置于机壳中,热源设置并电性连接于主板,热交换器包含第一腔体、多个散热板以及多个散热鳍片,第一腔体热接触于热源并具有第一流道,散热板热接触并插设于第一腔体,散热板各自具有第二流道,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本发明由于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且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因此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中的工作流体在吸收热源所产生的热之后能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中通过散热鳍片的协助更有效地进行散热,如此一来,热交换器便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更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流道的散热板的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中,为了排除热源所产生的热,通常会设置有与热源热接触的热交换器,这种热交换器包含导热块、热管以及散热鳍片组,导热块热接触于热源,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热接触于导热块以及散热鳍片组。
然而,由于热管具有热阻值较大、体积较大及重量较大等缺点,因此在设计包含热管的热交换器时往往会使得热交换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这种使用热管进行热传递的热交换器会难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用于解决现有使用热管进行热传递的热交换器难以在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包含一机壳、一主板、一热源以及一热交换器。主板设置于机壳中。热源设置并电性连接于主板。热交换器包含一第一腔体、多个散热板以及多个散热鳍片。第一腔体热接触于热源并具有一第一流道。散热板热接触并插设于第一腔体。散热板各自具有一第二流道。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用以热接触一热源并容纳一工作流体。热交换器包含一第一腔体、多个散热板以及多个散热鳍片。第一腔体用以热接触热源并具有一第一流道。散热板热接触并插设于第一腔体。散热板各自具有一第二流道。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且第一流道及第二流道用以容纳工作流体。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
本发明的服务器以及热交换器,由于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连通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且散热鳍片热接触于散热板,因此第一腔体的第一流道中的工作流体在吸收热源所产生的热之后能于散热板的第二流道中通过散热鳍片的协助更有效地进行散热,如此一来,热交换器便能在有限的空间中更有效地逸散热源所产生的热。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服务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显示为图1中服务器的热交换器的第一腔体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
图5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的毛细结构于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显示为图1中热交换器于一实施例中的侧剖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 服务器
100 机壳
200 主板
300 热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