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5163.X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何腾;白岩石;郭方勇;李成成;钱懿如;周晓峰;徐广明;朱敏杰;刘富华;张李;王振华;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20 | 分类号: | G01B3/20;G01B5/14;G01M13/00;H02G7/02;H02G7/05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高洁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张线夹压接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将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一膜痕迹与第二标记线对齐,检测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二膜痕迹是否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判断铝管压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选择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铝管的两相对侧面作为检测面,用游标卡尺测量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如果第二膜痕迹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且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则判定压接定位合格,否则判定待检测耐张线夹存在压接定位缺陷。该方法检测高效、简单易行、成本低,适合新线路投运所面临的大规模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架空线路中,通常采用耐张线夹进行输电导线终端的连接和固定。耐张线夹包括铝管和钢锚,铝管套在钢锚和输电导线外,输电导线的钢芯与钢锚连接,钢锚承受导线钢芯部分的应力,铝管连接钢芯铝绞线,采用液压或爆压方式对铝管和钢锚进行压接塑型,压接时,铝管通过塑性变形和钢锚表面紧密结合,形成六个压接平面,使导线和耐张线夹够成一个整体,承担导线张力,实现载流任务。因耐张线夹的压接属于隐蔽工程,若施工人员未严格执行压接工艺规程,容易造成耐张线夹压接区过压或者欠压的问题,导致不合格的金具投入到运行中,发生短线事故。
一般对液压型钢芯铝绞线用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检测的主要方法为X光检测,该检测方法成本高,且检测步骤繁琐,不适用于新线路投运所面临的大规模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检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耐张线夹压接质量检测复杂低效的问题,提供一种检测高效、简单易行、成本低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
一种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准备游标卡尺,将所述游标卡尺与待检测耐张线夹平行放置,将所述游标卡尺主尺刻度的末端刻度线与所述耐张线夹的理论测量起点对齐;
自所述游标卡尺主尺刻度的末端刻度线起,量取理论钢锚压接末端距离画第一标记线于所述游标卡尺主尺上;
自第一标记线起,量取理论钢锚免压接长度画第二标记线,再自第二标记线起,量取理论允许误差画第三标记线,第一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为免压接区段,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为容错区段;
将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一膜痕迹与第二标记线对齐,检测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二膜痕迹是否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
选择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铝管的两相对侧面作为检测面,用所述游标卡尺测量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
如果第二膜痕迹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且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则判定压接定位合格,否则判定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存在压接定位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理论测量起点为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钢锚锚环的根部;理论钢锚压接末端距离的为自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钢锚锚环的根部至钢锚压接段远离钢锚根部的一端;理论钢锚免压接长度L=(2%~4%)l+5mm,l为钢锚的钢管长度;理论允许误差为2mm,理论压接面距离S=0.866×0.993D+0.2mm,D为铝管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为NY-400/35型液压型钢芯铝绞线用耐张线夹;理论钢锚压接末端距离的为135mm;理论钢锚免压接长度为107mm;理论压接面距离为38.9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包括铝管、钢锚,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铝管与钢芯铝绞线连接段、铝管与钢锚连接段,铝管与钢芯铝绞线连接段包括铝管与钢芯铝绞线压接段、铝管与钢芯铝绞线非压接段,铝管与钢锚连接段包括铝管与钢锚压接段、铝管与钢锚非压接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合器压盘铸造成型后表面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已敷设管道自动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