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5163.X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何腾;白岩石;郭方勇;李成成;钱懿如;周晓峰;徐广明;朱敏杰;刘富华;张李;王振华;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20 | 分类号: | G01B3/20;G01B5/14;G01M13/00;H02G7/02;H02G7/05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高洁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张线夹压接 检测 方法 | ||
1.一种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准备游标卡尺,将所述游标卡尺与待检测耐张线夹平行放置,将所述游标卡尺主尺刻度的末端刻度线与所述耐张线夹的理论测量起点对齐;
自所述游标卡尺主尺刻度的末端刻度线起,量取理论钢锚压接末端距离画第一标记线于所述游标卡尺主尺上;
自第一标记线起,量取理论钢锚免压接长度画第二标记线,再自第二标记线起,量取理论允许误差画第三标记线,第一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为免压接区段,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为容错区段;
将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一膜痕迹与第二标记线对齐,检测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二膜痕迹是否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
选择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铝管的两相对侧面作为检测面,用所述游标卡尺测量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
如果第二膜痕迹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且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则判定压接定位合格,否则判定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存在压接定位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理论测量起点为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钢锚锚环的根部;
理论钢锚压接末端距离的为自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钢锚锚环的根部至钢锚压接段远离钢锚根部的一端;
理论钢锚免压接长度L=(2%~4%)l+5mm,l为钢锚的钢管长度;
理论允许误差为2mm,理论压接面距离S=0.866×0.993D+0.2mm,D为铝管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为NY-400/35型液压型钢芯铝绞线用耐张线夹;
理论钢锚压接末端距离的为135mm;
理论钢锚免压接长度为107mm;
理论压接面距离为38.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包括铝管、钢锚,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铝管与钢芯铝绞线连接段、铝管与钢锚连接段,铝管与钢芯铝绞线连接段包括铝管与钢芯铝绞线压接段、铝管与钢芯铝绞线非压接段,铝管与钢锚连接段包括铝管与钢锚压接段、铝管与钢锚非压接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管与钢芯铝绞线压接段截面为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管与钢锚压接段截面为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如下步骤:
将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一膜痕迹与第二标记线对齐,检测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形成的第二膜痕迹是否位于第二标记线与第三标记线之间的容错区段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如下步骤:
选择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铝管的另两个相对侧面作为检测面,用所述游标卡尺测量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进行如下步骤:
选择所述待检测耐张线夹压接后铝管的两个相对侧面作为检测面,用所述游标卡尺至少一次测量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小于理论压接面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张线夹压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次测量所得的两检测面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偏差小于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51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合器压盘铸造成型后表面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已敷设管道自动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