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83993.9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5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褚安朋;孙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G06T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孙宝海;李建忠 |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仔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维 场景 布线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待布线建筑场景,展示待布线建筑场景的三维场景;获取待布线场景的布线需求;根据布线需求确定待测距参数,基于三维场景计算待测距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值;根据布线需求对三维场景进行标注,确定三维场景中的布线起始点、布线终止点、布线关键点;根据布线起始点、布线终止点、布线关键点生成布线路径,并基于距离参数值计算布线路径对应的线材长度;展示三维场景中的布线路径,以及布线路径对应的线材长度。该方法可以在虚拟三维场景中结合布线需求生成布线路径,以及计算出相应的布线长度,进而为实际布线应用提供充足且准确的数据支持。
背景技术
在采购IDC(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服务中常会存在IDC需求,具体涉及到建设方案的布线管理、施工线材管理。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凭经验提前规划出线材种类、数量与长度,因此极大依赖项目人员的经验值;这种方式确定出的布线数据常常不准确,从而导致布线路径不满足实际需求或浪费线材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布线路径不满足实际需求或浪费线材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包括:确定待布线建筑场景,展示待布线建筑场景的三维场景;获取待布线场景的布线需求;根据布线需求确定待测距参数,基于三维场景计算待测距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值;根据布线需求对三维场景进行标注,确定三维场景中的布线起始点、布线终止点、布线关键点;根据布线起始点、布线终止点、布线关键点生成布线路径,并基于距离参数值计算布线路径对应的线材长度;展示三维场景中的布线路径,以及布线路径对应的线材长度。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在展示待布线建筑场景的三维场景步骤之前,本公开提供的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还包括:获取待布线建筑场景的初始三维场景;对初始三维场景进行格栅化处理,得到三维场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待布线建筑场景的初始三维场景步骤之前,本公开提供的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还包括:获取待布线建筑场景的场景数据、待布线建筑场景中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以及设备的设备属性数据;根据场景数据构建场景三维模型;根据设备属性数据构建设备模型;基于设备位置信息将设备模型放置于场景三维模型中,生成初始三维场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对初始三维场景进行格栅化处理,得到三维场景步骤,包括:对场景三维模型进行格栅化处理以使场景三维模型中的水平线与预设置的基准水平线平行,得到矫正后场景三维模型;在矫正后场景三维模型中添加基准网格,根据基准网格矫正设备模型的放置位置和放置方向,得到矫正后设备模型;根据矫正后场景三维模型和矫正后设备模型确定三维场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三维场景计算待测距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值步骤之前,本公开提供的基于三维场景的布线方法还包括:确认待布线建筑场景的场景数据中不包括待测距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值;以及,基于三维场景计算待测距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值步骤,包括:将三维场景展示在增强现实AR环境中;通过AR方式在三维场景中添加用于测量待测距参数的辅助线;使用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基于辅助线计算待测距参数对应的距离参数值。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布线需求对三维场景进行标注,确定三维场景中的布线起始点、布线终止点、布线关键点步骤,包括:展示布线输入界面;获取用户根据布线需求在布线输入界面进行的标注操作;解析标注操作,确定三维场景中的布线起始点、布线终止点和布线关键点;其中,布线关键点包括必要途径点和/或禁止途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39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消毒灭菌烘干的宠物用箱包
- 下一篇: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