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3562.2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3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冉崎;徐伟;黄天俊;郭贵安;张连进;杨长城;陶夏妍;苏世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层 倾角 地貌 恢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涉及石油行业中古地貌恢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A、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确定参考面;步骤B、基于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利用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追踪参考面和目的层的顶、底界面;步骤C、确定地层倾角和目的层真厚度;步骤D、计算古地貌,并进行显示。本发明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选择区域性等时面作为参考面,借助深度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出目的层顶、底面,利用参考层和目的层的形态计算出地层倾角,最终通过计算恢复古地貌形态。本方法充分考虑到地层倾角因素和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因此恢复古地貌的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行业中古地貌恢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古地貌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真正开始重视构造地貌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储油构造和地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指导了沾化凹陷孤北洼陷古潜山和华北油田古潜山等一批油气田的发现。古地貌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古地貌恢复已成为含油气盆地的研究热点,但也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主要有残余厚度法、印模法、沉积学分析法等。残余厚度法作为简单易行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残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的基本思想是:选择目的层下伏未被剥蚀的稳定地层作为古地貌恢复的等时参考面。将选取的等时参考面拉平,其上部地层的残余厚度大小可以反应古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残余地层厚度大的古地貌高势区沉积高能相带,岩石中保留有较大的原生孔隙、泥质含量低,并且古地貌高势区易于发生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反之,残余地层厚度小的古地貌低势区不易形成碳酸盐岩优质储层。
目前上述常规方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地层倾角,得到的是地层的视厚度,特别是地层倾角陡的复杂构造地区误差更大;二是没有考虑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利用时间域地震资料恢复得到的是地层的时间厚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古地貌恢复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选择区域性等时面作为参考面,借助深度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出目的层顶、底面,利用参考层和目的层的形态计算出地层倾角,最终通过计算恢复古地貌形态。本方法充分考虑到地层倾角因素和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因此恢复古地貌的精度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地层倾角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确定参考面;
步骤B、基于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利用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追踪参考面和目的层的顶、底界面;
步骤C、确定地层倾角和目的层真厚度;
步骤D、计算古地貌,并进行显示。
所述步骤A中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确定参考面,具体是指,通过录井、测井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对比,以及井震精细标定,确定参考面。
进一步地,利用录井的岩性数据和测井曲线确定所述参考面;测井缺陷为伽马曲线,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是指钻井剖面上的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和对比。
更进一步地,在测井和地震标定后,在地震资料能分辨的前提下,在地震剖面上精细解代表参考面的层位。
所述步骤B具体为:通过井震精细标定,确定出目的层顶、底界面,采用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用最优化的分析思想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空间解构,得到三维地层模型;再从三维地层模型中抽取参考面成为、目的层顶、底界面层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3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识别芯片的老化测试系统
- 下一篇:机动车制动摩擦片损耗检测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