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82779.1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3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鹿院卫;王元媛;魏海姣;陈晓彤;吴玉庭;张灿灿;王博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3/18 | 分类号: | F22B33/18;F22D1/32;F22D1/50;F23J15/08;F23J15/00;F28D20/02;F01K7/22;F01K7/02;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抽汽储热 联合 脱硝降 负荷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包括锅炉过热器、锅炉再热器、高压缸、蒸汽控制阀、中压缸、低压缸、发电机、凝汽器、凝结水泵、回热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烟气挡板、烟气旁路入口挡板、烟气旁路出口挡板、烟气蒸汽‑换热器、脱硝装置、烟囱和三级相变储热装置。本发明将过剩热量用以加热脱硝装置入口烟气,保证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的环保参数达标,利用相变材料储热技术将热能进行储存,蒸汽疏水回至除氧器,剩余热能回收;用热或用电高峰期,将相变材料储存的热量加热给水,增加机组发电功率,实现燃煤机组降负荷运行,提高机组发电高峰期的发电功率,还具有蒸汽能量梯级利用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厂灵活性改造方案,尤其是一种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
背景技术
为实现“碳达峰”,越来越注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日益增加。因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电网安全运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隐患,为了加大消纳可再生能源,需要增加火电机组的灵活性,以保证可再生能源顺利进入电网。
本发明提出了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在原有火电厂基础上增加了再热蒸汽抽汽加热烟气系统和相变材料储热释热系统。在机组降负荷调峰过程中,将锅炉再热器中多余的再热蒸汽通向烟气-蒸汽换热器与锅炉烟气进行换热,然后进入三级相变材料换热器完成蒸汽储热过程;在机组升负荷过程中,释放高温相变材料换热器中储存的热量至原热力系统用来加热高压给水或产生过热蒸汽,提高热力系统的热效率,实现了火电厂运行的高效性和灵活性深度调峰,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利用相变材料储热技术,在机组降负荷调峰过程中,将锅炉再热器中多余的再热蒸汽通向烟气-蒸汽换热器与锅炉烟气进行换热,保证烟气温度为320℃以上后进入脱硝装置后脱硝,进而通过烟囱进行排放。与烟气换热后的蒸汽(温度为400℃左右)进入三级相变材料换热器,依次与相变温度逐级降低的相变材料进行换热,换热后进入除氧器完成蒸汽储热过程。在机组升负荷调峰过程中,释放相变材料中储存的热量至热力系统用来加热高压给水,减少汽轮机抽汽,还可以产生过热蒸汽至低压缸,增加低压缸内蒸汽流量,,增加汽轮机做功,提高热力系统的热效率,减少机组升负荷调峰所用时间,实现了火电厂运行的高效性和灵活性深度调峰。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过热器(1)、锅炉再热器(2)、高压缸(3)、主蒸汽控制阀(4)、再热蒸汽控制阀(5)、中压缸(6)、低压蒸汽控制阀(7)、低压缸(8)、发电机(9)、凝汽器(10)、凝结水泵(11)、1号回热加热器(12)、2号回热加热器(13)、3号回热加热器(14)、除氧器(15)、给水泵(16)、4号回热加热器(17)、5号回热加热器(18)、6号回热加热器(19)、烟气挡板(20)、烟气旁路入口挡板(21)、烟气旁路出口挡板(22)、烟气-蒸汽换热器(23)、脱硝装置(24)、烟囱(25)、三级相变储热装置(26)。
再热蒸汽抽汽储热联合脱硝降负荷系统,其中,所述锅炉过热器(1)出口依次与所述主蒸汽控制阀(4)、所述高压缸(3)入口相连,所述高压缸(3)出口连接所述锅炉再热器(2)入口;所述锅炉再热器(2)出口依次连接所述再热蒸汽控制阀(5)、所述中压缸(6)入口;所述中压缸(6)出口与所述低压缸(8)入口连接;所述低压缸(8)与所述发电机(9)通过轴连接,所述低压缸(8)出口依次连接所述凝汽器(10)、所述凝结水泵(11)、所述6号回热加热器(19)、所述5号回热加热器(18)、所述4号回热加热器(17)、所述除氧器(15)和所述给水泵(16),所述给水泵(16)出口依次连接所述3号回热加热器(14)、所述2号回热加热器(13)、所述1号回热加热器(12)和所述锅炉过热器(1)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82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