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电催化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9417.7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汉;应赞赟;叶杰旭;高家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3/07 | 分类号: | C25B3/07;C25B3/26;C12P7/18;C12P7/44;C25B11/08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电催化 转化 二氧化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催化转化二氧化碳的方法,采用微生物电解池进行转化,以碳布电极为阴极,以Ag/AgCl为参比电极,以铂片电极为阳极;阴极室添加活性污泥和阴极液,在30℃、‑0.6V~‑0.8V的阴极电位下运行140h。本发明将具有高效CO2转化能力活性污泥接种至阴极室,有效提升了催化转化CO2的效率。通过阴极电位的调控,进一步提升了系统性能。在催化转化CO2的过程中,合成了高附加值产物,CO2资源化问题得到缓解。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电催化转化CO2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气候变化是全球最大的环境挑战,温室气体的排放则是造成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占人为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68%。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到2030年CO2排放量将比2004年高63%。近年来,关于CO2减排的倡议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了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针对CO2减排,开发高效经济的深化处理技术具有深刻的环境意义。
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大气中CO2含量仍会持续升高,加剧温室效应。CO2的捕集存储技术被认为是大规模减少CO2排放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但CO2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物质,封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若能将收集和捕获的CO2加以资源化利用,不仅可实现CO2减排,同时也可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CO2的资源化过程主要通过化学或生物的方式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相较于化学转化,生物转化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能量的输入量更少。生物将捕获的CO2用于自身生长的同时,也可产生大量的生物质资源。然而,传统的生物法效率低下,亟需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催化转化CO2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微生物电合成(MES)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可持续CO2资源化技术。在MES体系中,以化能自养菌作为生物催化剂,通过阴极驱动可将CO2高效还原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物。菌种是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其种类决定了CO2转化效率和最终产物种类。相较于混合菌群,纯种菌具有更高的电子利用效率。纯菌体系中涉及更少的竞争性生物电化学过程,更易获得定向产物。此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通过电极电势的调控可进一步强化体系催化转化CO2的能力。可以预见,将筛选获得的高效菌应用于MES体系,可以高效定向获得具有高附加值的CO2转化产物。
本发明构建的微生物电合成体系,通过培养驯化高效纯种菌,形成具有CO2催化转化能力的阴极生物膜。利用阴极微生物为催化剂,并调控施加的阴极电位加快电子传递速率,进一步强化体系对CO2的催化转化能力。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电催化转化CO2的方法,在微生物电解池的阴极室接种具有高效CO2催化转化能力的活性污泥,在阴极液CO2浓度为饱和状态的培养条件下,通过外加电极电位,形成阴极生物膜。通过阴极电位的调控,强化电解池催化转化CO2的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9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