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3842.5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8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戴幸;黄伟;张圆;陈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B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帆远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0 | 代理人: | 崔建锋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车车 通信 虚拟 编组 列车 运行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当列车经过虚拟编组前站台时,获取列车的运行计划,根据运行计划确定列车是否需要进行虚拟编组;若是,则当列车从虚拟编组前站台运行至虚拟编组站台前的物理区段,与列车相邻的前方列车进行通信并确定前方列车是否是待虚拟编组列车;其中,虚拟编组前站台、虚拟编组站台沿列车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依次相邻设置;若是,则列车与前方列车进行虚拟编组。在虚拟编组站台之前增加虚拟编组前站台,使列车从虚拟编组前站台运行至虚拟编组站台前的物理区段时,判断列车与相邻的前方列车是否进行虚拟编组,通过增加虚拟编组前站台的方法,可以适应无法站台停多车场景。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迅捷发展,轨道交通客运量也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轨道行业公司采取虚拟编组的方法,来实现大小交路混跑,以此来增加运载量;目前行业内采取的虚拟编组运行图编制方法,进行虚拟编组的列车需要通过编组人员下发不同的编组计划,待虚拟编组的列车根据编组计划在虚拟编组站台进行虚拟编组,制定多份相同的运行计划发给需要编组的列车;针对站台无法停多车的场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有多辆车需在虚拟编组站台匹配以及删除虚拟编组的计划,传统的编组计划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当执行主体为列车时,方法包括:
当列车经过虚拟编组前站台时,获取列车的运行计划,根据所述运行计划确定所述列车是否需要进行虚拟编组;
若是,则当所述列车从所述虚拟编组前站台运行至所述虚拟编组站台前的物理区段,与所述列车相邻的前方列车进行通信并确定所述前方列车是否是待虚拟编组列车;其中,虚拟编组前站台、虚拟编组站台沿列车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依次相邻设置;
若是,则所述列车与所述前方列车进行虚拟编组。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系统,包括列车,所述列车包括:
获取模块,当列车经过虚拟编组前站台时,用于获取列车的运行计划;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计划确定所述列车是否需要进行虚拟编组;
以及当所述列车从所述虚拟编组前站台运行至所述虚拟编组站台前的物理区段,与所述列车相邻的前方列车进行通信并用于确定所述前方列车是否是待虚拟编组列车;其中,虚拟编组前站台、虚拟编组站台沿列车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依次相邻设置;
虚拟编组模块,用于所述列车与所述前方列车进行虚拟编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车通信的虚拟编组列车运行方法及系统,通过编制虚拟编组前站台的计划,以适应站台无法停多车的场景;虚拟编组计划不需要编制多份发给不同车,编制的虚拟编组计划可指定表号或者车次号;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虚拟编组成功后,通过车车通信由前方列车根据运行计划计算速度、加速度等值发给列车,列车自动跟随,比传统车-地-车的通信延迟更小,且列车无需重复计算控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轴的几何误差的获取方法与获取设备
- 下一篇:电子封装件及其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