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干胶单张纸自动排废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3328.1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几良;王岐;王大伟;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稀科视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8 | 分类号: | B26D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吉大景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干胶 单张 自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干胶单张纸自动排废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送料机构,用于输送不干胶材料,不干胶材料包括相互粘合的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限位机构,用于分别限位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所受的限位作用力方向与不干胶材料传输方向垂直;端部分离机构,用于分离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沿传输方向的相粘合的前端部;驱动机构,用于将限位的上层材料和/或下层材料翻转、并使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整张分离;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分离出来的废料材料。吸附限位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对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前端部进行分离,驱动上层材料和/或下层材料进行翻转,使两层材料分离,收集分离出来的废料,实现不干胶单张纸的连续自动排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干胶单张纸自动排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不干胶工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广大标签印刷企业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在不干胶标签日常生产过程中,排废困难是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不干胶单张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针对多张单独的不干胶材料半成品进行排废,在生产中如何高效进行单张纸的连续自动排废变成了一个难题,而且随之而来的是,在送料过程中,多张不干胶材料相互重叠放置,由于静电吸附等因素很容易出现不干胶材料粘附的现象,如何在不干胶单张纸连续排废过程中实现计数统计,以确保排废顺利,避免遗漏现象,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干胶单张纸自动排废装置及方法,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高效解决单张纸连续自动排废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干胶单张纸自动排废装置,包括:
送料机构,用于输送不干胶材料,所述不干胶材料包括相互粘合的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
限位机构,用于分别限位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所述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所受的限位作用力方向与所述不干胶材料传输方向垂直;
端部分离机构,用于分离所述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沿传输方向的相粘合的前端部;
驱动机构,用于将限位的上层材料和/或下层材料翻转、并使上层材料和下层材料整张分离;
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分离出来的废料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上吸盘结构和下吸盘结构;
所述上吸盘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一吸盘,若干个所述第一吸盘至少排列成一列,并用于吸附所述上层材料的前侧边;
所述下吸盘结构包括若干个第二吸盘,若干个所述第二吸盘至少排列成一列,并用于吸附所述下层材料的前侧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部分离机构包括分离辊和第一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分离辊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分离辊在所述传输方向作直线移动;所述分离辊包括辊体和毛刷结构,所述毛刷结构至少分布于所述辊体的圆周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吸盘结构还包括上连接板,若干个所述第一吸盘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驱动机构的连接位置及连接角度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臂和第二驱动结构,所述连接臂上设有导轨,所述上连接板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连接臂连接、并用于向上转动或平移所述上连接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转动角度大于等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连接板水平移动、并驱动所述上连接板在送料机构和收集机构上方往复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稀科视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未经稀科视科技(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33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