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消融和标测功能的心腔内超声导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70326.7 | 申请日: | 2021-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5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周岩芬;李家一;苑媛;武峰;张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曹洪进 | 
| 地址: | 710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消融 功能 心腔内 超声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心脏电生理消融导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消融和标测功能的心腔内超声导管,包括超声导管组件,所述超声导管组件包括超声导管,所述超声导管的中端安装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控手柄,所述操控手柄的外侧壁设有调节旋钮,所述操控手柄的末端安装有转换接头;可以只穿刺一根血管,另外超声导管和消融导管在一起,可以实时的监测术中消融后的细胞坏死水肿情况,使消融导管更加精准的来消融异常部位,集心腔内超声、三维重建和消融功能于一体的电生理手术用导管使得消融手术更加的便捷,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并且术中实时量化评价消融疗效,使得消融治疗更加的精准,将会降低术后复发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脏电生理消融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消融和标测功能的心腔内超声导管。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率快而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心脏将会失去25-30%的射血功能。
心脏导管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将消融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高频交流电导致局部心肌细胞水肿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和起源点的微创诊疗技术。
现有的心脏电生理手术中用到心腔内超声导管,术中超声导管的入路一般是左侧的股静脉,消融导管一般放在右侧的股静脉,不仅增加了医生的手术中血管穿刺流程,还增加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另外目前消融器械限制下,对于消融损伤形成及量化监测能力仍有限。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消融和标测功能的心腔内超声导管,具备消融、标测、超声实时监测等功能同步进行的优点,将术中三个静脉入路鞘管减少为一个静脉入路血管,简化了医生的手术中血管穿刺流程,降低了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而且,心腔内超声实时监测消融,可以利用近场超声监测心肌损伤形成及损伤程度,监测心肌内蒸气形成,降低“POP”风险,并结合电极标测,实现了电生理医生更加精准的评价射频消融程度的目的,提高了手术疗效,这一发明应用于电生理手术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复发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消融和标测功能的心腔内超声导管,包括超声导管组件,所述超声导管组件包括超声导管,所述超声导管的中端安装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控手柄,所述操控手柄的外侧壁设有调节旋钮,所述操控手柄的末端安装有转换接头;
所述超声导管的末端设有消融组件和标测定位组件,所述消融组件包括射频消融仪,所述射频消融仪的输出端插接有消融导管,所述超声导管的前端设有头电极,所述头电极的一侧设有环电极。
优选的,所述标测定位组件包括多导电生理仪,所述多导电生理仪的输出端插接有标测导管,所述标测导管的顶端安装有磁感应器,所述标测导管的内侧壁分别设有一极管、二极管、三极管和四极管,所述一极管、所述二极管、所述三极管和所述四极管的外侧壁都设有标测电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磁场与阻抗定位,使标测导管兼具磁场定位准确及阻抗定位灵活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标测出病灶区。
优选的,所述超声导管的内侧壁设有所述消融导管和所述标测导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消融、标测、超声功能结合,提高手术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调节器的内侧壁活动连接于所述消融导管的外侧壁,所述调节器的内侧壁活动连接于所述标测导管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手术医生在心腔内超声实时监测下,手术操作时能够快速到位,精确评价消融损伤程度及疗效,使得手术操作更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中医医院,未经陕西省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03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